在中国传统节日新春佳节和元宵佳节来临之际,我校组织在校留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新华社、新华日报、央广网、南通日报、江海晚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了我校留学生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我校的办学知名度和美誉度。
2月7日,春节前夕,我校开展留学生新春联欢活动。44名来自非洲安哥拉、尼日利亚、纳米比亚的留学生们一起做灯笼、写春联,感受浓浓的中国年味。此次活动被新华社客户端报道,获得大量关注,并登上南通日报头版。
2月25日,我校来自纳米比亚、尼日利亚的留学生来到南通市陈桥街道育爱村,向八一龙灯队的老师们学习,感受传统节日氛围。左右盘旋、上下翻滚…….在舞龙队老师们的耐心指导下,留学生们换上传统舞龙服装,快速掌握了动作要领,表演起舞龙灯来,也是有模有样。来自纳米比亚的留学生班杰明,今年大三,他说知道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春节,但是舞龙是第一次做,觉得是很有趣的文化,也很有意思。舞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民俗活动,在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和重大庆典活动中都会进行表演,用来祈福国泰民安,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标志。随后,留学生们还体验了打太极拳、写毛笔字,进一步深入感受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此次活动被新华日报、江海晚报报道,再次登上南通日报头版。
2月26日,元宵节当天,我校留学生参加南通市第十二届“万人猜灯谜、全城闹元宵”伶工学社分会场活动。活动中,留学生与南通外国友人和通城票友、戏迷一起,猜灯谜、赏国粹、闹元宵。作为纳米比亚“总统振兴计划”项目的第二批留学生,留学生于小娜同学不仅会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还是中国文化的忠实爱好者,看到这么多趣味十足的灯谜,她也跃跃欲试“‘完整明月当头照’就是元宵节,我特别喜欢中国文化,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因为有历史。” 这个元宵节是于小娜在中国度过的最后一个元宵节,今年6月小娜即将毕业,将用在中国学习到的一技之长回国改变自己的家乡。通过三年在我校的学习,让这些留学生们成为了半个“中国通”,他们会写福字、剪窗花,还会做灯笼、写春联。在伶工学社小剧场,史安娜就穿起了戏服、尝试了一把“脸谱秀”:“我扮演的孙悟空,我很喜欢很有意思。”此项活动被央广网报道,并登上学习强国平台。
此次留学生寒假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丰富了留学生实践教学内容,增进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深化了对中国国情民风的认识。系列活动,得到国家省市多家媒体给予报道,宣传了南通市和我校的良好形象。系列活动满溢的是浓浓的民俗味,浸润的是珍贵的传统情。活动中,中外人民的友谊得到了升华。
(来源:国际合作教育学院 图文:张巍 编辑:崔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