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职业大学“党支部每周一学”学习材料 (2021年5月12日)
日期:2021-05-10 00:00:00  发布人:xcb  浏览量:800

    党员同志们:
    为进一步推进学校党风廉政建设,营造崇廉尚洁、风清气正的校园氛围,今日学校组织开展了第十四个“5·10”思廉日系列活动。本周党支部“每周一学”特将主题为“弘扬新风正气,共建廉洁社会”,纪委办公室协助制作了本周政治学习材料。根据学校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学习安排,我们还将学习《中国共产党简史》的第七、第八章。
让我们为纪委办公室的精心准备表示感谢,扎实开展好本周的政治学习,争当清正廉洁的表率吧!
    一、我们党的纪律建设的历程
    回顾党10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党由弱小到强大,从苦难到辉煌,历经磨难考验,千锤百炼还坚韧,一个重要法宝就是不断加强纪律建设,靠严明的纪律和规矩管党治党。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纪律建设
    在残酷的革命战争年代,加强纪律建设,强调严明的纪律和规矩,是我们党生存和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党成立伊始,就强调立规矩、守纪律。
    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特别重视纪律建设。1921年,党的一大通过的第一个纲领中,涉及纪律的内容占有相当比重和突出位置,为党的纪律建设奠定了“纪律立党”的基础。特别是规定了“在党处于秘密状态时,党的重要主张和党员身份应保守秘密”等纪律。
    1922年7月党的二大通过的第一个党章,强调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有严密组织和严格纪律的队伍,首次将“纪律”单独成章。其中第四章专门讲纪律,提出了9条纪律要求,涉及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宣传纪律、党员从业纪律等方面内容。党的三大、四大通过的党章,均设有“纪律”专章。
    1927年,中共五大通过的《组织问题决议案》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政治纪律”这个词,《决议案》第三条指出,“党内纪律非常重要,但宜重视政治纪律,不应将党的纪律在日常生活中机械地应用”。党的五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突出强调“严格党的纪律是全体党员及全体党部最初的最重要的义务”,进一步细化了违纪处分规定及审查程序。中共五大首次选举产生了中央纪委的前身——中央监察委员会,开了我们党历史上纪律检查机构的先河。明确提出中央及省监委会成立的目的是“巩固党的一致及权威”。
    1928年六大通过的党章基本上沿用了五大党章的内容。其亮点在于突出强调“严格的遵守党纪为所有党员及各级党部之最高责任”。并对违反纪律的处理程序作出更加明确的规定,对党员退出机制做了较大调整。不足之处是撤销了刚刚成立的监察委员会,导致党内监督“有纪律,无组织”。
    1938年9月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制定了《关于中央委员会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等党内法规,其中关于党的纪律方面的若干规定,对于保证全党行动一致,特别是保证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伟大的全民族抗日战争中,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党大力加强纪律和规矩建设。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这两者都不可少。”
    1945年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第一次增加了“党纲”、党员的“义务”和“权利”等内容,深刻阐明了党的政治纪律的重要性、特征和执行政治纪律的严肃性。首次把纪律作为党的组织基础写入总纲,确立了纪律建设“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正确方针。首次把“四个服从”即“党员个人服从所属党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部分组织统一服从中央”,作为党的组织纪律予以确立。七大党章重新规定设立监察机关,并明确其“在党委指导下工作”,对后来确立纪律检查机关双重领导体制具有重要影响。
    1949年3月,在革命即将走向全国胜利之际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作出了“不做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等六条规定,这是党中央进京“赶考”前定下的纪律和规矩,对执政后加强纪律建设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纪律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一如既往地把加强自身纪律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根据所处的环境和肩负任务的变化,党的纪律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有力推动了不同时期党的事业的发展。
    1956年9月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强调:“党是以一切党员都要遵守的纪律联结起来的统一的战斗组织;没有纪律,党决不能领导国家和人民战胜强大的敌人而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1980年2月,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组织生活的若干准则》,在吸取“文化大革命”深刻教训的基础上,总结了党内政治生活的12条基本原则,为党组织和党员遵守党的政治原则和组织原则、接受监督、严明党纪方面确立了规矩、提供了遵循,使党内政治生活重新走上了正轨。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共有14章,首次将“党的纪律”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分别列为第七、八章。十二大党章在纪律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对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要求比过去历次党章的规定都更加严格,更全面具体地规定了民主集中制的六条基本原则,把纪律要求纳入党员必须履行的八项义务,明确了纪律处分的类型和程序,并首次对纪律执行程序作了必须按照组织程序履行审批手续的规定。
    1983年《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中指出:党的每一个组织和每一个党员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的基础上同中央保持一致,这是党的政治纪律。
    1987年,中央纪委向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根据新的情况,对党的政治纪律的内涵作了新的概括,指出,严肃党的纪律,第一位的是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十三大党章提出要更加重视制度建设和发展党内民主,使党的建设更加适应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和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要求。特别是首次明确规定党组织讨论决定重要问题要进行表决,并将这一规定作为党的组织纪律的重要内容。
    十四大党章首次把“从严治党”写进党章,标志着我们党正式将其作为管党治党、严明党纪的总遵循和根本原则。十四大以后,党的纪律建设进入了稳定发展和局部调整期,党章中关于党的纪律的相关规定与论述基本稳定下来,之后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党章的历次修改只是做了一些局部内容调整。
    2003年12月颁布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在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严肃党的纪律,纯洁党的组织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强调,全党同志要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切实保证政令畅通。
    2009年9月,十七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全党同志要严守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保证中央政令畅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高度,把加强纪律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以严明的纪律管全党治全党,极大地增强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先进性、纯洁性,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坚强保障。通过修订廉洁自律准则、党纪处分条例,确立高标准、划出底线,将党的纪律明确概括为“六项纪律”。以严格的监督执纪让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践行“四种形态”把纪律挺起来、执行到位。对违反纪律踩“红线”、闯“雷区”的铁面执纪,发现一起就坚决查处一起。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高级领导干部被查处,向全党全社会庄严宣示“党纪面前人人平等”,党内决不允许有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党员,实现从惩治少数人向管住大多数的转变,形成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极大强化了党员干部党章党规党纪意识,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管党治党取得显著成效。
    (三)党加强纪律建设的经验启示
    回顾我们党纪律建设的历程,可以得出几点启示。
    加强纪律建设的前提是制定权威科学的法规制度。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90多年的探索,我们党形成了包括一部党章、二部准则、二十四部条例,以及几千件规则、规定、办法、细则等在内的比较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从我们党的建设和发展进程来看,这些制度为不同时期规范党的组织和党员言行、纠正和处置违纪违规行为提供了依据和准绳。
    加强纪律建设的基础是广大党员干部模范遵守、自觉践行。离开广大党员干部这个基础,加强纪律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党员干部必须提高守纪律讲规矩的思想自觉,始终把党规党纪刻印在心上,按纪律规矩办事,确保各项党内法规执行到位。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在守纪律、讲规矩上作表率,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加强纪律建设的关键是狠抓落实、严格问责。各级党组织要把严守纪律、严明规矩放到重要位置来抓,十分明确地强调、十分坚定地执行。把严明纪律的要求贯穿到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中,严格用党规党纪来维护党的理想信念宗旨、加强党的组织、严肃党内生活、改进党的作风、纯洁党的队伍。不能让党规党纪成为“橡皮泥”“稻草人”。要加强执纪问责,切实做到问责一次、效用长久,处理一个、警醒一片。
    二、党史学习教育规定篇目学习
    《中国共产党简史》第七章《伟大历史转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第八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
    三、观看学习视频
    1.《清廉中国丨抉择》(时长:2分钟)
    2.《清廉中国丨清风飞花令》(时长:3分钟)
    3.《清廉中国丨不贪小利 不失大节》(时长:2分钟)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长:5分钟)
    5.《香港回归》(时长5分钟)
    四、党史学习教育知识问答
    (一)单选题
    1.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 ),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A.十一届一中全会
    B.十一届二中全会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十二届三中全会
    2.1978年5月11日,( )公开发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A.《经济日报》
    B.《光明日报》
    C.《人民日报》
    D.《解放日报》
    3.1980年,在深圳、珠海、( )和( )设置经济特区。
    A.厦门;海南
    B.汕头;海南
    C.汕头;厦门
    D.三亚;厦门
    4.党的( )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和“小康”战略目标。
    A.十二大
    B.十二届三中全会
    C.十三大
    D.十三届一中全会
    5.1984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转批《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正式确定开放( )个沿海港口城市。
    A.11
    B.12
    C.13
    D.14
    6.党的( )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A.十一大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7.“一国两制”构想最早是为解决( )问题而提出的。
    A.台湾
    B.香港
    C.澳门
    D.港澳
    8.在党的( )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七大
    9.( ),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A.1997年7月1日
    B.1997年12月20日
    C.1999年7月1日
    D.199年12月20日
    10.将(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十六大的一个历史性决策和贡献。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二)问答题
    1.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3.为什么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伟大创举?
    (三)党纪党规集中考学
    考学内容和考学要求周三上午另行发布。
    五、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研讨
    请围绕“三个坚持、三个反对”(一是坚持用“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反对“只说空话套话,不俯下身子抓落实”的漂浮作风;二是坚持用对事不对人的斗争精神,反对“宁愿不干事,不愿得罪人”的老好人现象;三是坚持用创新创业创优的担当勇气,反对“不愿否定自己、不敢否定自己”的僵化思维。),谈一谈在开启学校“两提升,一建设”的新征程中,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如何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持续强化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做清正廉洁的表率,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
    六、自学材料:党史上的廉洁故事
    (一)主席去作报告
    1940年延安,初秋的空气有些清冽,毛泽东应邀为马克思列宁学院作形势报告。当天早晨,负责学院日常工作的党总支部书记张启龙、副院长范文澜叮嘱韩世福、邓力群、安平生、马洪四位同志:“提前吃饭,今天请毛主席来学院作报告,由你们接送。饭后你们就赶紧到杨家岭接毛主席。”
    当年延安的条件异常艰苦,设在兰家坪的马克思列宁学院,其校舍就是土石山上的一排窑洞,教学设备也很简陋。“怎么去接毛主席?”韩世福等四人犯了难。张启龙看到他们为难,便说:“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同志知道我们的情况,不要紧,去吧。你们早点去,如有变化,我们好另行安排课程。无车无马就陪主席走走吧。”
    那时的延安,从兰家坪到杨家岭有一条蜿蜒小道,三四公里的路程,中间隔着延河。韩世福等四人来到延河边,走到用木板搭的便桥桥头时,与毛泽东相遇了。
    毛泽东开口就问:“你们四人风风火火的,要干什么去呀?”
    邓力群答:“学院领导派我们来接主席。”
    “接我?嗯,我晓得的,是怕我忘了今天有报告会吧。你们放心好了,学院给我的任务,那是忘不了的。”毛泽东笑了笑。
    邓力群解释道:“是要我们来接主席的,我们来晚了,很不像话。”
    毛泽东摇了摇手说:“这样做有点不好,一个人作报告要四个人来接,要不得!要不得!”接着,毛泽东环顾四周,很认真地说:“哦,四个人,轿子呢?你们不是抬轿子来接我呀?下回呀,跟你们领导说,再加四个人,来个八抬大轿,又体面,又威风。要是还有人,再来几个鸣锣开道的,派几个摇旗呐喊的,你们说好不好?”
    韩世福、邓力群、安平生、马洪都笑了,毛泽东看着他们也笑了:“那才不像话嘛,对不对?皇帝出朝,要乘龙车凤辇。官僚出阁,要坐八抬大轿,前簇后拥,浩浩荡荡,摆威风。我们是共产党人,是讲革命的,要革皇帝官僚的命,把旧世界打他个落花流水。我们既要革命,又要和旧的制度决裂,就万万不能沾染官僚习气。从杨家岭到马列学院,十里八里路,二万五千里长征都走过来了,这几步算不了什么。我又不是不知道路,不要接接送送。”就这样,毛泽东和他们一起走到了马克思列宁学院,为师生作了报告。报告会结束后,毛泽东又独自步行回杨家岭。
    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从杨家岭到兰家坪,毛泽东走这条路时,何尝不是带着对权力和职位的清醒认识在走,何尝不是用求真务实的新风正气在走。
    从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胜利落脚陕北,到1948年党中央东渡黄河前往华北,13年间,党中央在延安的黄土地上书写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情怀,凝聚着人民至上的伟大力量,讲述着清正廉洁的革命风范。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中国共产党穿越风雨、踏平坎坷。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道路,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这条道路、这套制度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巩固发展。因为,“我们是共产党的领导人,不是当官做老爷,而是人民群众中的普通一员,是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心连心的。”
    (二)总司令的两封信
     1937年初冬,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华北地区一片萧瑟,驻扎在山西洪洞战地的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提笔写了一封“借款信”。
    朱总司令竟然也需要借款?
    原来,在外领兵打仗多年的朱德得知家中近况颇为寥落,已经到了揭不开锅的境地。一想到自己80岁的老母亲在这个荒年可能吃不饱也穿不暖,朱德心里虽急,却因囊中羞涩而无可奈何。
    这时,他想到了在四川泸州开药店的好友戴与龄,希望他能接济一下家中老母。但这笔钱,总司令却明确表示,还不起也并不打算还。
    “我十数年实无一钱,即将来亦如是。我以好友关系向你募贰佰元中币,速寄家中朱理书收。此款我亦不能还你,请作捐助吧。”
    戴与龄小朱德两岁,两人一同参加过科举考试,都考过了乡试和府试。朱德在德国和苏联学习期间,戴与龄曾多次接济朱德,后来还追随朱德参加了南昌起义,他们是惺惺相惜的多年挚友。
    接信后,戴与龄随即给朱德家里寄去了两百元中币,差不多是现在的四万元。
    作为八路军总指挥的朱德“十数年实无一钱”,着实令人震惊。而从下面这封他于同年9月写给前妻陈玉珍的信来看,却又一点儿也不奇怪。
    “至于那些望升官发财之人决不宜来我处,如欲爱国牺牲一切能吃劳苦之人无妨多来。”朱德在信中托陈玉珍对家中小辈提出了这个“不近人情”的要求。
    他还解释道,“我为了保持革命军队的良规,从来也没有要过一文钱,任何闲散人来,公家及我均难招待。革命办法非此不可。”
    坚守“革命良规”、身无分文的朱德就这样“狠心”拒绝了亲族的投奔。他决不会用手中的权力谋一点儿私利。
    1941年春天,朱德到八路军留守兵团骑兵旅教导队视察,看到院子里挂着战士们猎来的豹子皮,走过去摸了摸,连说:“好皮子!好皮子!”教导队的同志们早就听说总司令铺的、盖的都很单薄,几个干部一商量,决定送一张豹子皮给总司令。
    当天下午朱德要离开时,教导队的领导把一张捆好的豹子皮拿到朱德面前。
    “你们这是做啥子嘛?给我进啥子‘贡’呦?我们党是有规矩的,不兴送礼这一套,我这个当总司令的更得带头遵守啊!”
    随后,他指着教导队的战士们说:“同志们很辛苦,穿得却那样破旧。一张豹子皮可以换七八匹布,能做好多套衣服,让我白拿豹子皮,那我不成了‘剥削户’了?总司令‘剥削’大家,这多难听。”
    正是对“革命良规”的坚守,朱总司令一生戎马、两袖清风,无愧于一个“德”字。
    如今,战争的硝烟散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战火中锤炼的廉洁作风却一直警醒着我们:一切腐败都滋生于贪婪,只有坚守“良规”,才能无愧人民。
    在2016年11月召开的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及这两封信,并说道:“战功赫赫的八路军总司令清贫如此、清廉如此,让人肃然起敬!”
    建党百年之际,我们再一次重温朱总司令的这两封信,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只见公仆不见官”的优良作风令人肃然起敬。
    (三)周总理廉洁自律的故事
    周恩来廉洁奉公,严以律己,新中国成立后始终保持战争年代那种艰苦朴素躬行节俭的作风,相关的故事至今仍广为流传,令人难忘。
    我要中国料子
    进北京后,为了接见外宾和出席会议需要,周恩来第一次做衣服,选中了北京“红都”服装店。工作人员介绍:“这是闻名全国的服装店。”
    周恩来笑着说:“我就是慕名而来的。”
    面对工作人员介绍的英国呢料、澳大利亚毛料等各色的外国布料,周恩来摇摇头,说:“我要中国料子,无论毛料布料都要国产的。”这次他做了一套青色粗呢毛料中山服、一套蓝卡其布夹衣和一套灰色平纹布中山装。这几件衣服一直穿到1963年,始终整洁、挺括。衣服穿了10年仍然整洁、挺括,其中当然有奥妙。周恩来有两只袖套,办公时必定套在胳膊上,这样就保护臂肘不会磨损得太快。然而,他一天工作长达十七八个小时,天长日久仍不免磨损磨破,于是,便送去“红都”请裁缝织补。衣服虽然旧了,会客时将衣服熨烫一遍,穿出来仍然整洁、挺括,再加上他潇洒大度的仪容举止,丝毫无损大国总理的风度。
    严控建造楼堂馆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些地方和部门想兴建大的楼堂馆所,对此周恩来总是迟迟不批。他常对秘书们说:“要我批准,签个字很容易。可这是国家的资金,人民的血汗,我是提笔千斤重啊!”
    1962年6月,周恩来顺道去鞍山市视察,当时鞍山市刚建好一座新宾馆,当地负责人准备让周恩来住到那里去,可周恩来到宾馆一看坚决不住。周恩来说:“宾馆为何要盖得这样好?要知道现在全国有很多地方还比较困难哩,我不能住在这里!”
    在视察中,周恩来又发现鞍山市还在新建的一个大礼堂,其中有不少地方仿造了人民大会堂廊柱式建筑的样子,于是周恩来当即说:“什么?你们把人民大会堂搬到这里来啦!”然后马上指示:“这个礼堂不能用!”
    “我不进,那不是我的家”
    新中国成立以后,周恩来一直在中南海西花厅内工作和生活。这是一间老屋,陈旧、阴暗、潮湿,到夏季时青砖地上常泛出一层白色的碱花,这无疑会损害周恩来的健康,为此有关部门多次提出维修,但都被他拒绝了。
    一次,秘书又以维修保护文物为名向周恩来建议维修西花厅,这次周恩来终于松了口,但明确表示“哪里坏了修哪里,绝不能铺张浪费”。不久,周恩来外出视察,秘书趁这个机会指挥维修工在潮湿的青砖上铺上了地板,并撤走了发霉的旧地毯换上新的,封严漏风的窗户,挂上了比较厚的呢窗帘,此外还搬来两把沙发,同时把房梁重新油漆了一遍。之后秘书一算账,觉得应该符合周恩来“尽量节约”的要求。
    不料,周恩来一回来就发现了这些变化,他站在门口生气地责问:“为什么这样铺张!谁叫你添置这些东西?”
秘书连忙检讨:“总理,是我错了……您先进屋休息吧……”
    周恩来气愤地反问:“我回屋,接受你的既成事实?”之后他又伸手指向屋里道:“把那些东西统统搬走,否则我不进!”说完扭头就走。见此状,其他人忙追上去劝他,只听他大声说:“我不进,那不是我的家!”后来,在周恩来的坚持下,工作人员把西花厅的地毯、沙发、窗帘等能够搬走的东西全部搬走,恢复原来的旧貌,周恩来这才回到了西花厅。为了此事他还在国务院办公会议上多次检讨自己,并教导秘书说:“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要影响一大片。你们花那么多钱,把我的房子搞得那么好……这样一级学一级发展下去怎么得了?”
    多付钱使下级不再送礼
    一次,福州军区副司令员龙飞虎因为思念老领导周恩来,就托人从福建送来了一筐桔子,并让人捎话说请总理尝个鲜。知道此事后,周恩来当即说:“我不要!”大家觉得这样做有点不通人情,就劝他道:“既然已经送来了,不能再送回去。”周恩来想了想便问桔子多少钱一筐,在得知是25元一筐后,他马上吩咐秘书给龙飞虎寄去50元。
    据了解,周恩来经常会收到一些老部下馈赠的土特产,对此他一概推辞,实在推不掉的总是按市价付钱,这次却超出一倍,对此身边的工作人员都感到不解,于是周恩来解释说:“我多付钱,他以后就不会再送了。”果然,自此以后龙飞虎再也不送东西给周恩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