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职业大学“党支部每周一学”学习材料 (2021年10月27日)
日期:2021-10-27 16:56:55  发布人:xcb  浏览量:190

    同志们:
    10月22日,是长征胜利85周年纪念日。1934年10月10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红军历时2年零12天,越千山万水,克艰难险阻,中央红军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纪念日。71年前,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
    近日,南通市委印发了王晖同志《建设大门户、同奔共富路, 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南通建设现代化篇章——在中国共产党南通市第十三次党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本周我们将学习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和《报告》中的相关内容。
    下面,让我们开始本周的学习吧。
    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学习:《长征精神是中国人民攻坚克难强大精神动力》(来源:中国教育报)
    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习近平
    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伟大长征铸就伟大长征精神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在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下,被迫进行的大规模战略转移。
    日本帝国主义不断加大对中国的侵略,导致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国民党军队不断加大对中央根据地的“围剿”,红军处在非突围不可的生死关头。这些共同构成了长征精神的时代背景。革命与反革命两种力量殊死搏斗,党内正确军事路线与错误军事路线激烈斗争,红军将士顽强的生命意志力与恶劣自然环境相互较量,是长征精神的形成条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成了长征精神的理念来源。
    伟大长征精神展示民族品格
    崇高理想、坚定信念。长征时期,由于强大敌兵的围追堵截,加之严酷恶劣的自然环境,红军部队减员严重,党和红军面临着严峻的考验。1934年10月17日,中央红军8.6万人自江西于都出发,艰难行进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19日抵达陕西吴起镇。正是靠着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支撑,中国工农红军以超越生命极限的精神为人类历史谱写了一部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创造了光照千秋的长征精神。红军坚定的革命理想,坚持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信念,不畏艰难、战胜自己、战胜自然的精神,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救国救民、不惧牺牲。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党和红军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怀抱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在于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在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历程中,红军斩关夺隘、抢险飞渡,打退了敌兵、翻越了雪山、跋涉了草地,表现出无坚不摧的战斗力量。可以说,一条长征路,走出了一支越战越强的红军队伍。
    独立自主、实事求是。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确立。长征途中,红军面临着凶恶残暴的追兵阻敌,面临着严酷恶劣的自然环境,还面临着同党内错误思想的激烈斗争。经过长征,党和红军不是弱了,而是更强了,因为我们党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找到了指引这条道路的正确理论。
    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遭遇严重挫折、处于生死存亡关头的一次战略大转移。在长征的艰苦历程中,红军各部队将士顾全大局、协同作战,风雨同舟、生死与共,表现出坚强的党性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最终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取得了长征的胜利。顾全大局表现在为了革命大局淡泊名利,不计较个人荣辱得失。遵守严格的革命纪律,是危机四伏的长征中凝聚革命队伍、团结广大革命群众的重要保证和内在要求。
    群众路线、艰苦奋斗。能不能扩大党和红军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影响,改变沿途群众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错误认识,直接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关系到长征的成败。长征中,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以实际行动践行宗旨,与人民群众建立鱼水深情,用丰富多样的宣传工作打开局面,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广大民众同情红军、支持革命事业。依靠各族群众的大力支持,红军克服了环境陌生、物资缺乏、不断减员等各种困难,战胜了艰苦的自然环境,取得了战略转移的胜利。长征的胜利,宣传了党的主张,播撒下革命的火种,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巩固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长征的胜利,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克服困难、赢得胜利。
    伟大长征精神引领新的胜利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崇高理想信念而矢志奋斗。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是人们行动力量的源泉。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新形势下,我们弘扬长征精神,要充分认识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曲折性和复杂性,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不动摇。当下社会主义建设面临严峻国际形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既要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又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胜利而矢志奋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的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积淀着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优秀基因,凝聚着红军长征中探索的成功经验。前进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必须发扬不惧任何艰难险阻的长征精神,斩关夺隘,攻坚克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红军长征之所以取得胜利,就在于我们党始终植根于人民,在群众中以各种方式团结带领人民,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赢得人民群众真心拥护和支持。广大人民群众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始终坚持人民立场,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把握方向、统揽大局、统筹全局,为实现我们的总任务、总布局、总目标而矢志奋斗。长征胜利启示我们,一个党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与时俱进,把握战略主动,坚定不移实现战略目标。从战略全局出发,长征途中的每一个行程、每一次突围、每一场战斗都赢得了战争胜利和战略主动。新时代我们要明确“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任务,立足世情国情党情,统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围绕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不断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强大基础。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而矢志奋斗。长征胜利启示我们,人民军队是革命的依托、民族的希望,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赢得胜利的根本保证。长征锻炼了人民军队,长征磨练了人民军队,长征成就了人民军队,长征开启了人民军队发展的新起点。长征是人民军队的光荣,光荣的人民军队必须继承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和优良作风。新的历史时期,所处社会环境、我军使命任务、官兵成分结构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要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制度,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汇聚起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磅礴力量。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而矢志奋斗。长征胜利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党和人民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在1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不畏任何艰难困苦,在革命、建设、改革中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得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我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党面临“四大考验”“四大危险”。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二、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学习:《传承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来源:人民日报)
    抗美援朝精神: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抗美援朝战争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锻造了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新时代,我们要深刻理解认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丰富时代内涵,传承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强调:“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传承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对于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可以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不断积淀和释放,在紧急关头、关键时刻则会爆发出磅礴伟力。抗美援朝战争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锻造了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抗美援朝精神。
    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铮铮铁骨的生动写照。71年前,战火在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燃起。这是在交战双方力量极其悬殊的条件下进行的一场现代化战争。面对严峻形势,我们党没有选择忍辱退让,而是以非凡气魄和胆略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这种气魄和胆略来源于为和平而战、为正义而战、为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而战的强大决心,来源于义无反顾、不怕牺牲的坚定意志。在血与火的战争洗礼中,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得到锻造和升华。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品格的集中展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品格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永不枯竭的精神资源,千百年来一直滋润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71年前发生的那场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面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志愿军之所以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因为他们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从未间断的敬德保民、自强不息、以和为贵、浩然正气等精神特质。为了祖国安宁、人民幸福,广大志愿军将士舍身成仁、捐躯赴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的军威,铸就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党和人民付出巨大代价、进行伟大斗争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民族风骨、民族力量、民族血性、民族智慧在战争中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锤炼与升华,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深刻理解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时代内涵
    一个民族的精神,可以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稳步成长,更能在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中凝聚升华。抗美援朝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具有深邃的思想内涵、深厚的历史底蕴、深远的启迪意义。
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面对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的局面,中国人民志愿军只有坚决出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才能粉碎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为了祖国,志愿军将士义无反顾,血染沙场;为了祖国,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同仇敌忾;为了祖国,人无分老幼,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场正义战争激发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成为凝聚民族力量的伟大旗帜,成为创造战争奇迹的力量之源。
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人民军队克敌制胜的重要精神因素,也是我们战胜一切敌人、克服一切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充分彰显广大志愿军将士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壮举比比皆是:毅然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用胸膛堵住枪眼、为战友冲锋开辟通道的黄继光,严守潜伏纪律、忍受烈火焚烧直至壮烈牺牲的邱少云……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熔铸了志愿军将士用热血和生命锻造的伟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我们党和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抗美援朝战争中,广大志愿军将士用铁脚板跑过了敌人的车轮子,迎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冲锋陷阵……意志的力量战胜了钢铁,靠的就是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正是靠着敢于向强敌“亮剑”的自信,中国人民志愿军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对党忠诚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党、祖国和人民面前是无比忠诚的战士,“党指到哪里,就冲到哪里”“为人民利益赴汤蹈火,心甘情愿”。在长津湖战役中,一排排志愿军战士俯卧在零下40摄氏度的阵地上,手握钢枪、手榴弹,保持着整齐的战斗队形和战斗姿态。他们身上那不辱使命的坚定理想信念、献身祖国的赤胆忠心,成为革命忠诚精神的生动写照。
    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人民的胜利。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着中国人民和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意志和愿望。在这场正义之战中,志愿军将士前仆后继,舍生忘死,19.7万余名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昭示了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广大志愿军将士以愈战愈勇的旺盛斗志和高昂士气,谱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为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在我党我军历史上,越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大关头、关键时期,越需要发挥伟大精神的激励作用,凝聚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力量。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我们必须传承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知难而进、坚韧向前,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传承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砥砺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民族风骨是一个民族的气节,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越是国家多难之秋、民族危亡之际,越是大敌压境、危机重重之时,越能激发中华儿女的钢铁斗志,彰显永不屈服的民族风骨。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华优秀儿女以战止战、以武止戈,用胜利赢得和平、赢得尊重。新时代,我们必须传承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砥砺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敢于战胜任何困难和风险。
    传承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汇聚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人心齐、泰山移。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爱国主义旗帜感召下,同仇敌忾、同心协力,让世界见证了蕴含在中国人民之中的磅礴力量,让世界知道了“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新时代传承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就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凝聚汇集14亿中国人民无往而不胜的强大力量,不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彩华章。
    传承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锻造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身处恶劣而残酷的战场环境,抛头颅、洒热血,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充分展示了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新时代传承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就要深入学习宣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引导广大官兵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不断激发广大官兵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成为官兵的精神魂魄,更好展现强军胜战的新气象新作为。
    传承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在历次大灾大难中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一个重要原因是善于总结运用民族智慧。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将士面对陌生的战场、陌生的敌人,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把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发挥得淋漓尽致,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兵学智慧。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必须靠科技创新抢占未来世界的高地。传承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就要保持战略定力和政治定力,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民族智慧,同时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大胆创新,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闯别人没闯过的关,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杀出一条血路”。
    三、《建设大门户、同奔共富路,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南通建设现代化篇章——在中国共产党南通市第十三次党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一、五年决战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抓项目调结构,经济综合实力持续跨越。
    ——抓改革促开放,发展动力活力显著增强。
    ——抓规划重建管,城乡发展面貌日益改善。
    ——抓载体塑品牌,江海特色文化繁荣发展。
    ——抓攻坚强保护,生态环境质量全面好转。
    ——抓普惠补短板,人民生活水平整体提高。
    ——抓赋能建体系,市域社会治理系统推进。
    ——抓党建聚合力,良好政治生态不断巩固。
    二、明确目标要求,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今后五年,是南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起步期,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勇当全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排头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融入一体化,建设大门户,同奔共富路,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南通建设现代化篇章。
    总体目标是:经济实力显著提升。经济总量、市场主体数量全省占比均突破10%。形成3-5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超过45%,海洋生产总值全省占比超过30%。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600家。生活品质显著提升。劳动报酬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5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力争缩小到1.9以内,基本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新增城镇就业超过65万人,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3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均衡、便利可及。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平全省领先,PM2.5年均浓度降至30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0%,全市主要河道达到Ⅲ类水质,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文明程度显著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为践行,建成更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群。以张謇为重要标识的江海文化影响力持续扩大,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6%。治理效能显著提升。市域治理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形成品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基本建成韧性城市,创成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党建水平显著提升。管党治党责任全面落实,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持续增强,干部队伍结构明显优化,人才重点指标领跑全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不断巩固,党的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我们要把握基本要求,明确主攻方向,加快建设“一枢纽五城市”。
    突出交通先导,建设畅联全国通达世界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推进通州湾新出海口江海联运枢纽和南通新机场空铁枢纽建设,加密过江通道,完善多层次轨道交通,构建公铁空、江海河立体化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把南通打造成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
    突出创新驱动,建设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聚焦科技创新,以建设沿江科创带为统领,以培育创新型企业为重点,以集聚高端领军人才为关键,以构建“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一流创新生态为支撑,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全国影响力和长三角引领性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前20强。
    突出跨江融合,建设深层次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标杆城市。紧扣“高质量”和“一体化”,更高水平融入苏南、对接上海,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创新协同协作、公共服务同城同质、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初步建成沪苏跨江融合发展试验区,在深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中形成更多标志性、引领性成果。
    突出向海发展,建设全国富有江海特色的海洋中心城市。落实“海洋强国”战略,统筹推进优江拓海、江海联动和港产城融合发展,打造千万标箱东方大港和万亿级绿色高端临港产业基地,建成高能级、强竞争力、极富潜力的现代化湾区。
    突出绿色发展,建设彰显生态之美的低碳花园城市。系统推进碳达峰行动,全面构建清洁能源体系、绿色制造体系、低碳生活体系,成为低碳发展先行示范区,沿江沿海沿河形成魅力水岸空间,全域彰显江风海韵花园城市风貌,建成美丽江苏南通样板。
    突出共建共享,建设宜居宜业幸福城市。在共同奋斗、亲手创造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升文化软实力,着力实现幼有善育、老有颐养、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困有众扶、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城市吸引力、市民自豪感明显增强。
    三、聚焦重点任务,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一)着力激发创新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推进区域创新协同化、科技创新产业化、创新体系生态化。高标准建设沿江科创带,协同推进“一核四区多园”发展,把南通创新区建成城市新中心、科创引领区、人才向往地,推动南通高新区加速积聚创新动能,海安高新区、如皋高新区、市北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鼓励其他园区各扬所长、协同发展。大力度培育创新型企业,壮大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科创板上市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标杆的创新梯队,支持重点企业牵头组建协同创新联合体,高效实施关键技术攻关“揭榜挂帅”,切实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宽视野集聚创新人才,持续优化人才政策,健全培养、引进、使用和评价激励机制,积极引进重点产业领域“高精尖缺”人才,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全面提升各类人才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前瞻性布局创新平台,推进省级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光电科学紫琅实验室、上海交大南通基地建设,争取国家大科学装置布局,提升在通高校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水平,打造一批起点高、实力强、机制活的新型研发机构和公共技术平台。系统化发展科技金融,组建南通科创投资集团,市场化设立科创基金,积极招引头部投资机构,构建从企业孵化、到创新融资、到产业扩张的全生命周期股权基金支持体系;扩大“苏科贷”“通科贷”惠及面,鼓励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投贷联动等新型融资模式,创新发展科技保险,拓宽创新型企业融资渠道。全方位优化创新服务,加快南通科技大市场建设,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技术交易、检验检测、创投孵化等科技服务,深化国家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建设,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
    (二)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南通强,产业体系必须强。要突出“项目为王”,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量质并举狠抓项目建设,创新在资源紧约束条件下项目建设的体制机制,构建大招商体系,既聚力招引带动性强的航母级大项目,也注重引进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中小项目,同时鼓励现有企业加大技改力度,加强项目全周期服务和管理,优化要素资源配置,确保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转化。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培育生态主导型企业,构建“龙头带动、配套跟进、全产业链发展”的集群式发展格局,重点打造船舶海工、高端纺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五大重点产业集群;积极布局生物医药、新能源、绿色环保、5G、物联网、第三代半导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实施企业优强工程,培育百亿级企业20家以上,实现千亿级企业重大突破。高端引领发展海洋产业,推动船舶海工产业向大型海工装备、特种船舶、豪华邮轮等高端领域不断攀升,建设国家海上风电特色产业基地,着力培育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等新兴产业;壮大海运物流、航运金融、船舶保险等现代航运服务业,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业;提升远洋捕捞发展水平,探索建设海洋牧场,打造全国高端渔业基地。巩固提升传统产业优势,支持纺织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打造世界级纺织产业先进区,放大“南通家纺”品牌全球影响力;鼓励建筑企业探索应用精益建造、数字建造、绿色建造、装配式建造等技术,加快向轨道交通、市政公用等高附加值领域拓展,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全面增强“南通建造”核心竞争力。两业融合促进服务业提档升级,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服务外包等服务业,提升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水平,建设辐射长三角的智慧物流中心。数字赋能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围绕“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大力推动企业数字化改造、信息化建设和智能化生产,积极发展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化产业,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聚焦实体经济强化金融服务,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企业上市挂牌,开展直接融资;发展普惠金融,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完善融资担保风险分担机制,着力化解企业融资难题;发展供应链金融,建设建筑业供应链金融示范区,加快向高端家纺等重点产业集群和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拓展,积极探索“工业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新模式;鼓励发展绿色基金、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绿色金融,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三)着力扩大双向开放优势。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要以落实多重国家战略为统领,积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服务双循环的重要通道和有力支点。突出大交通先行,初步建成通州湾新出海口,形成“江出海、海进江”江海联运优势,集装箱年吞吐能力达到500万标箱,打造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开工建设南通新机场,推动北沿江高铁、通苏嘉甬铁路、如通苏湖铁路建设,融入“轨道上的长三角”;推动张靖皋、海太、苏通二通道开工建设,尽快形成“八龙过江”格局。推动制度型开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升外资规模和质量,深化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加快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推进全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鼓励支持建筑、纺织等优势产能向“一带一路”沿线布局,培育一批本土跨国公司。建设高能级园区,推动开发园区向现代园区转型,打造经济发展主战场、招商引资主力军、产业项目主阵地;推行“一区多园”模式,加快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提升土地产出率、资源循环利用率和智能制造普及率;深化江苏自贸区联动创新发展区建设,促进南通综保区高水平开放,更大力度建设南通开发区,确保跻身全国开发区前列。深化跨区域合作,以沪苏通一体化发展为重点,深化跨江融合,推动产业、科技、公共服务等全面融合,开放理念、发展路径、体制机制等全面接轨,建设江苏“新苏南”;深度参与长三角城市群分工,打造上海配套功能拓展区和非大都市功能疏解承载地,推动启东、海门等邻沪区域建设尽显大江风光、独具海上风情、展现国际风范的魅力生活空间,依托苏锡通园区高水平建设沪苏跨江融合发展试验区,建好上海“北大门”;以长江经济带江海联动发展论坛为平台,加强与沿江沿海重点城市合作;扎实做好对口协作工作。打造内循环支点,构建内外联通、高效安全的物流网络,大力培育现代流通企业,建设全国性邮政快递枢纽城市;加强LNG、粮食等战略物资循环支点建设,发展一批专业市场交易服务平台;推动消费提质扩容,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新型消费商圈,实施一批商旅文体联动示范项目,加快建设邮轮母港,建成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四)着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要在统筹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同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活之又活”,坚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按照功能分类,“一企一策”深化改革,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市场化经营机制,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不断增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南通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健全有效保护机制,大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家成为壮大实体经济、实现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推动者;对国有、民营、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对大中小企业平等对待,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成长的培育体系,形成“青山常在、峰峦如聚”的生动局面。推动行政审批“简而再简”,最大限度精简审批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全面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通城通办”、就近可办,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推深做实“一件事”改革,打造全省“办事最便捷”城市。服务企业发展“好上加好”,建立完善与企业定期沟通互动、领导干部挂钩联系企业等机制,做优企业服务专业化平台,做到企业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企业烦心什么就操心什么,着力破解用工难、政策匹配难等突出问题,甘当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特别当企业遇到重大风险挑战时,更要帮在关键处、扶到根本上,成为企业行稳致远的坚强后盾。优化扶持政策“实而更实”,聚焦产业发展全链条、企业发展全周期、人才成长全维度,加大政策集成和制度创新力度,推行“免申即享”,强化“刚性兑现”,决不让惠企红利在实施层面“卡壳”、在“最后一公里”搁浅。对于企业有诉求、外地有探索的政策措施,都要创造条件去做,努力构建更具特色和竞争力的政策高地。
    (五)着力提升城市品质能级。城市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要进一步优化“一主三副多组团”市域空间结构,打造江海相拥的区域中心城市。推动市区集聚融合发展,发挥市区在要素聚合、规模经济、业态成长等方面优势,提升创新策源、高端服务等功能,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平台经济、会展经济,打造引领、辐射和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支持崇川走在全省市辖区前列,通州建设产业创新高地,海门打造现代化建设示范区,通州湾建设江海联动新枢纽;建成运营轨道交通1、2号线,开工建设江海快线、机场快线,实现市区快速通勤、有机融合。增强城市人口吸纳能力,坚持以产业兴城、以事业聚才、以环境留人,促进外来人口、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建设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完善教育、医疗、托育等公共服务配套功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建立从“一张床”到“一间房”再到“一套房”的多层次住房供给体系,营造有利于青年人求职创业、成家立业的良好环境,让青年爱上南通、南通成就青年。促进新城老城交相辉映,加快南通创新区科技创新、金融商务、企业总部中心建设,全方位招商投运,完善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资源配套,尽快集聚形成城市新中心;依托国际家纺产业园区和空港片区打造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加快滨江、任港湾、五龙汇、高铁西站等重点片区建设,推进轨道沿线场站及周边综合开发;有序推进城市更新,系统解决停车、充电、管网、加装电梯、物业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确保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应改尽改;按照市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加强对寺街、西南营、濠南、唐闸等片区的保护、修缮;城市规划建设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在着力提升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延续老城区传统空间肌理、建筑风格、形态特征,保留城市记忆,彰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魅力。提高城市精细管理水平,以绣花功夫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建立健全垃圾分类长效管理机制,探索推广环卫市场化改革;深入化解“停车难”问题,全面建成以配建停车设施为主、路外公共停车设施为辅、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城市停车系统,信息技术深度运用于停车管理,全社会停车资源高效一体化利用,居住社区、医院、学校、交通枢纽等重点区域停车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壮大县域发展整体实力,强化对各县(市)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统筹,促进市区与各县(市)快速联通;支持各县(市)立足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深度融合,特色发展、竞相发展。支持海安建设长三角重要陆港城市、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如皋打造跨江融合发展样板区,如东建设全省向海发展先导区、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城,启东建设沪苏一体融合发展窗口城市;推动重点中心镇、特色小镇建设,加快打通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性通道,实现城乡一体、统筹发展。
    (六)着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难点在农业,潜力在农村。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以培育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为抓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走在全省前列。持续抓好稳产保供,严守耕地红线,高标准建好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护好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大工程”,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00万亩,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和“吨粮田”目标,争创全国示范区。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发挥农业产业联盟优势,做好“接二连三”文章,全产业链推进特色农产品产业化,以高效精品农业、都市农业擦亮“江海乡韵”品牌;大力发展新型合作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积极推进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大力支持农民自主创业、转移就业,鼓励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就业;培育高素质农民,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和特色乡村经济,培育农民增收新增长点;深入开展富民强村帮促行动,扎实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改革试点,加大惠农强农富农力度。深化乡村建设行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完善村庄建设规划,规范农村住房建设标准、流程,提升危房改造质量,系统推进散乱破旧农房整治;深入推动厕所革命,巩固提升改厕成果,全面推行具有南通特色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实现长效化治理全覆盖;创成“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市,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打造江海特色田园乡村。
    (七)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要对照“八个更”目标要求,更好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带领全市人民共同创造更高品质生活。促进高质量就业创业,强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加强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培训、帮扶和托底安置;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创造公平就业环境,完善劳动权益保障机制,深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增加多渠道收入来源,开展新一轮富民增收行动,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探索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价值的实现形式,激发技能人才、科研人员、小微创业者等重点群体增收潜力,多措并举减轻教育、医疗、养老、育幼、住房等方面的支出压力,推动居民收入稳步提升、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建设新时代教育之乡,全域创建国家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扩大普通高中优质资源总量,支持高水平大学建设,提升职业院校办学层次,建设高教园区,大力发展终身教育,构建现代化教育高地,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入推进“双减”工作,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减轻社会教育焦虑,让每一个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守护高水平全民健康,建成通大附院新院区、市儿童医院,完成市三院扩建、市中医院迁建改建,支持县级医院提升功能水平,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深化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联体建设,加快镇村(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发展,大力度推进分级诊疗,健全大病救助机制,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让城乡居民在家门口看上病、看好病、看得起病;规划建设奥体中心,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打造体育强市。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面压实“四方责任”,落细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加快完善重大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增强居民个人防护意识,从本质上提升疫情应急处置水平和基层应急处置能力,切实筑牢疫情防控铜墙铁壁。发展多元化养老托育,用心用情解决好“一老一小”现实问题,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老年人优待制度,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活动,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积极推动“三孩”生育政策落地,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规划建设示范性普惠托育服务机构,完善社区托育服务设施,支持幼儿园发展托幼一体化服务。完善多层次保障体系,鼓励城乡居民积极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职工医疗保险,引导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建立企业年金制度,推动个人商业养老金发展,建立低收入人口常态化救助扶持机制,健全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推动居民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制度无缝衔接,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统筹发展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和关心下一代事业,加快建设“慈善之城”。
    (八)着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文化是城市的血脉,是全体市民共同的精神家园。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切实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强化意识形态工作,持续在学懂弄通做实新思想上下功夫,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深化“四史”宣传教育,推进全民国防教育,实现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化诚信南通、书香南通建设,大力选树和宣传道德模范典型,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浓厚勤劳致富的社会氛围,塑造开放自信的城市气质;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阵地作用,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文明城市长效管理,推动南通由文明高地迈向文明高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规划建设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市少儿图书馆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完成南通博物苑提升工程,深化市域文化资源共建共享,让高品质、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融入市民生活;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建好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推动一批新型主流媒体走在全省前列。擦亮江海文化品牌,活化用好近代工业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质量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南通段建设,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持续提升“文博之乡”“中国美术南通现象”“话剧之乡”知名度。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加快打造张謇文化特色展示区,持续办好“张謇精神的时代意义”年度论坛,做精做优张謇文化的演艺、教育、遗存品牌;高水平建设张謇企业家学院,培育新时代“张謇式”企业家群体。打造清朗网络空间,落实落细网络意识形态和网络安全两个责任制,扎实推进“网下网上一体化”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加强对网上热点话题和突发事件舆论的有效引导,提升网络文明建设成效,让正能量产生大流量、好声音成为最强音。
    (九)着力塑造美丽南通品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纵深推进长江大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方位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建设美丽江苏南通样板。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巩固长江南通段生态修复保护成果,落实长江禁捕退捕长效管控机制,建成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面推行林长制,完善防护林体系,加强湿地保护与修复,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强化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抓好挥发性有机物减排、扬尘源和移动源治理、秸秆禁烧等重点工作,确保空气质量保持全省前列,让全市人民在“南通蓝”里深呼吸;深化河长制、断面长制、湾(滩)长制,推广中心城区治水经验,实施全市区域治水工程,注重水岸共治、流域联治,突出抓好重点断面、重点镇村“控源截污”,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打造干净的河、流动的河、美丽的河,加快建设现代水网;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预防、危废管控和污染地块修复,保障土壤环境安全。积极引导绿色低碳发展,加快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等结构调整,推动风电、光伏等产业健康发展,确保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超过50%;严把“两高”项目准入关,推进重点行业绿色发展,引导高耗能行业采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绿色电力交易等机制,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引导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深化省级以上园区循环化改造;倡导绿色生活和消费方式,实现绿色公交全覆盖。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深化省级生态环境政策集成改革试点,加快建设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践引领区,完善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强化监测监控、预警应急、联动执法“三位一体”管理,继续发挥“三代表一委员”督察作用,进一步增强治理合力。
    (十)着力增强市域治理能力。平安是人心所向,稳定是发展之基。要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五治”融合,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南通、法治南通。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面落实平安建设协调工作机制,创建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实施新一代雪亮技防工程,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推进信访矛盾源头化解,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建设长三角最安全城市;完善国家安全重点领域协调机制,坚决捍卫国家政治安全,统筹抓好经济金融、意识形态、生态生物、海外利益等领域安全。不断提升法治建设水平,深化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制度,完善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发挥立法引领和推动作用,提升地方立法精细化水平;深化执法司法责任体系改革和建设,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促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不断提升执法司法质效和公信力;推进“八五”普法,健全具有南通特色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打造一流法治城市。持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深化拓展“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机制,推行党员干部深入网格制度,提高网格员综合履职能力,强化网格与部门联动,实现“网格吹哨、部门报到”;建强用好三级区域治理指挥平台,增强数据共享、预警预判、联动指挥、行政问效等核心功能,打造全国领先的“城市大脑”“智慧中枢”,首批创成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坚决守牢安全发展底线,贯彻落实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按照“三管三必须”原则,强化党委政府领导责任,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压实企业主体责任,高标准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巡视巡查整改,聚焦重点领域夯实基层基础、强化科技支撑,健全常态化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机制,完善行业领域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切实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建成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科学布局城市生命线、应急救援和物资储备系统,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水平,建设韧性城市,创成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四、弘扬建党精神,扎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
    谱写“强富美高”新南通建设现代化篇章,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要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整体提升党的建设质量,为奋进现代化新征程提供政治引领和坚强保障。
    (一)永葆绝对忠诚的政治本色。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学细照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党员干部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牢记“国之大者”,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对党绝对忠诚。认真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两在两同”建新功、“攻坚有我”显担当行动,夯实信仰之基,激发奋进之志,勇担为民之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着力增强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使之成为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的大熔炉。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杜绝“七个有之”,做到“五个必须”,确保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二)锤炼堪当重任的干部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持续深化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五大体系建设,着力锻造一支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贯彻“20字”好干部标准,把“重实干、重实绩”的导向贯穿选人用人全过程,注重在改革发展中培养干部、攻坚克难中考察干部、群众口碑中检验干部,真正让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切实加强换届后领导班子建设,更加注重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推动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茁壮成长,建设形成当下有活力、发展有潜力、未来有竞争力的干部梯队。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提升高质量发展“链式闭环”综合考核的精准性、导向性,增强“三项机制”的引领力、穿透力,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创新者撑腰、为奋进者鼓劲,推动各级干部知重负重、担责尽责,形成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生动局面。
    (三)构筑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坚持强基固本、大抓基层,突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组织功能、服务功能有机统一,推动资源、管理、服务不断向基层倾斜,纵深推进党支部“标准+示范”建设,常态化抓好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不断深化“两新”组织党建,聚焦楼宇、商圈、园区、互联网等重点领域,健全组织设置、优化隶属关系、创新活动方式,确保党的组织有效嵌入各类基层组织,党的工作有效覆盖社会各类群体。深化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大在重点群体和薄弱领域中发展党员力度,全面建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动基层党建网格与社会治理网格有机融合,不断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真正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党建资源转化为治理资源、党建成果转化为治理成果。
    (四)涵养风清气正的良好生态。把政治监督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监督全覆盖优势,围绕全局工作和中心任务,开展全过程跟进监督、多层级联动监督、嵌入式靶向监督。围绕廉洁南通建设目标,一体推进“三不”机制,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强化不敢腐的震慑;协同推进“四项监督”全面覆盖,深化巡视巡察上下联动,健全权力监督制约体系,扎牢不能腐的笼子;深入开展政德教育、法纪教育、家风教育,推动警示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巩固提升基层减负成果,让基层干部放开手脚、轻装上阵。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廉洁自律准则,带头严格家风家教家规,带头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认真履行抓班子带队伍责任,切实发挥好“关键少数”在反腐败斗争中的关键作用。
    (五)汇聚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大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支持和保障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开展工作,支持和保障人民政协依章程进行民主监督,持续做优“人大代表之家”、政协委员工作室、“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等工作品牌,健全完善人大、政协参与重点工作的联系督查机制,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强化政治引领,积极为民主党派、民族宗教、港澳台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建言献策创造条件、提供保障,努力画好最大同心圆,推动江海儿女大团结。深入推进群团组织改革,深化双拥共建和军民融合发展,扎实做好老干部工作,最大限度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四、观看学习视频
    1.《奋进中国》(时长3分钟)
    2.《习近平讲述的故事|长征精神》(时长6分钟)
    3.《习近平讲述的故事|抗美援朝精神》(时长6分钟)
    五、专题研讨
    请结合本职工作谈一谈,如何从伟大长征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走好新时代南通职业大学的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