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志愿者千里行 为大别山贫困学校建网络助学课堂
日期:2014-06-20 00:00:00  发布人:admin2  浏览量:716

  

媒体名称:中国文明网       

网址:http://nt.wenming.cn/yw/ntyw/201403/t20140320_1817214.shtml

详细内容:

        14日至17日,一支由南通大学生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从江苏海门出发,通过铁路、公路以及徒步等方式,穿越1000多公里,抵达安徽岳西,开启了针对大别山区腹地特困学校的“互联网助学课堂”援建活动。19日,记者采访了刚刚回通的南通职业大学海门校区师生,听他们讲述这段难忘的经历。
  4天行程千余公里开辟无阻隔公益道路
  据了解,这项名为“爱涌大别山,筑梦千里行”的公益活动由华语大学生视觉映像艺术节组委会、南通职业大学海门校区团委等单位联合发起,旨在通过以“科技创新”的方法开辟一条可持续的、无阻隔的、多内容的公益道路,将东部经济发达省份的教育资源乃至社会资源共享于内陆省份,为贫困的孩子们打开一扇圆梦的窗。
  “通过高校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延伸性开发,为深山里的学校打造一个相对通达的多媒体教育传输终端,就是我们对‘科技创新’公益内容的尝试。 ”南通职大海门校区团委邢新彦老师介绍说。
  在为期4天的援建工作中,以9名高校师生为主力军的队伍,为安徽省岳西县菖蒲镇的岩河九年一贯制学校的246名特殊学生带去了价值3万元的教育物资。其中,由海门市委宣传部提供的学习书籍和文具用品达500套;由华语大学生视觉映像艺术节组委会支持的多媒体助学课堂建设工作,第一期完成了对学校公共艺术课堂和地理兴趣课堂的布置,并成功接通了用于远程助教的信息传输设备。
  援建路上爱心多竹竿扁担挑起青春梦
  14日早晨6点,南通火车站站前广场上,就出现了南通职大海门校区师生的身影。学生谢唯告诉记者,他们此行携带的物资中有不少“大物件”,比如幕布支架,长达2.5米,画架也有1.5米,怎么运到火车站是一个问题。“刚开始我们还担心,本来大型物件没法通过公交运输,没想到司机和市民特别理解,很多热心人还帮着我们搬东西。 ”
  当天,志愿者大学生一行途径泰州转乘列车时,因为停站间隙较短的缘故,导致一箱装有90件航模捐助品遗失了。焦急的大学生为了避免援建项目内容缺失,一方面,设法联系南京铁路局,寻求找回丢失物资的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微博方式寻求在泰州当地重新购置相关物品的途径。不到2个小时,南京铁路局就找到了丢失物件,得知物品用途后,开辟特办流程,确保货物托运送往援助地区。
  从城市公交到铁路运输,从大巴客运到徒步翻山,志愿者们耗时21个小时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邢新彦老师说,在大量的物资面前,这些90后的孩子没有叫苦叫累,用竹竿、扁担挑进了深山小学。“他们尝试着用最‘青春’的方式展现爱心的生命力。 ”
  开通互联网助学课堂连线南通籍导演江平
  “江伯伯好,我是岩河小学的柳成召,长大后,我想跟随您拍电影,可以吗? ”
  “可以。我希望你首先学好文化,文化学好了比什么都重要。 ”
  这段对话,来自安徽岩河九年一贯制学校六年级学生柳成召和南通籍知名导演江平之间。
  据介绍,援建项目的重点为“互联网助学课堂”,主要作用是用公众艺术的力量让山区学子可以体验到社会发展的成果,让他们可以在固定的时间段里欣赏到优秀的艺术作品,在鲜有外人进入的深山里可以多听几堂“多媒体”课程。
  在第一期基础艺术课堂的援建和布置完成后,志愿者大学生给孩子们播放了华语大学生视觉映像艺术节评委会主席江平执导的《寻找成龙》《濠河边上的女人》等优秀影片。随后,通过新架设无线通讯设备,江平在位于北京的办公室里与60多名学生进行了视频沟通和授课,向孩子们讲述了成才所必经的学习之路。
  “很好玩,很有意思。”说起和江平伯伯连线的感受,小家伙兴奋地说。
  起居食宿在一起感受留守儿童真实生活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被‘山外面有什么’给问住了。 ”志愿者朱大恒说,原来自己习以为常的生活,在这个深山里,连描述起来都显得没有了词语。“陪伴孩子的过程,我们体验到了没有任何光源的作业环境、盘山两个小时的上学路、布满窟窿和钉子的课桌……”
  “程智芬,女,5年级,程竹燚,女,6年级,程智昀,男,5年级,三兄妹家住大别山深处,距离岩河学校约两小时路程。三兄妹的父亲死于泥石流灾害,母亲在父亲离世后不久就改嫁了,兄妹三人由外祖父和外祖母照顾,两位老人年过八旬。因为无力支付学校的基本食宿费用,兄妹三人均为走读,每天的上学路要花4~6小时,兄妹三人在家中靠制作冥纸换取生活物资。 ”在大学生的笔记本上,记者看到了类似这样的记录。
  邢新彦老师告诉记者,志愿者们还通过起居食宿在一起等方式,结队、分组陪同山区的留守儿童。“当我们问起他们的梦想时,几乎只有一个答案——离开这里。 ”邢新彦说,他们准备在华语大学生视觉映像艺术节高校论坛的活动上,为以岩河学校为案例的诸多山区特困学校争取“走出深山谋建”机会,让更多的社会人士了解并帮助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