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防(人防)知识竞赛题库
日期:2011-05-24 00:00:00  发布人:admin2  浏览量:2426

  

1、什么是人民防空?
     答:人民防空(简称人防)是国防的组成部分。其含义是国家根据国防需要,动员和组织群众采取防护措施,防范和减轻空袭危害。

2、人民防空建设方针是什么?
    答:人民防空建设方针是: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

3、人民防空建设原则是什么?
    答:人防建设原则是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

4、人民防空的手段有哪些?
    答:人民防空是以阻碍敌人空袭兵器发挥效能和消除敌空袭后果为手段的防空。主要防护手段是“走”、“藏”、“消”。

5、人民防空主要防护手段“走”、“藏”、“消”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走”就是疏散。在战争到来之前将战时不宜留城的居民和对支援战争具有重要作用的厂矿企业疏散搬迁到相对安全地区,以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藏”就是隐藏。在敌人对我进行空袭时,组织留城坚持战斗、坚持生产、坚持工作的人员转入地下,将重要的战备和生产、生活物资转入地下,利用人防工事进行隐蔽,减少人员和物资的损失。
      “消”就是消除空袭后果。遭空袭后,组织人防专业队和人民群众,对损坏的各种设备设施、受伤人员进行抢险、抢修、抢救,恢复城市功能,保障生产生活的稳定。

6、人民防空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答:人民防空的根本任务是根据现代战争的特点,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采取防护措施,与敌人的空中袭击作斗争,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避免或减少国民经济损失,保存战争潜力。

7、人民防空平时的任务有哪些?
   答:宣传、贯彻人防法规;组织制定城市防空袭方案、人口疏散计划及各项保障计划;组织城市重要目标的防护建设;组织编制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规划;加强人防工程、通信警报、群众防空组织的建设与管理;开展人民防空知识教育;积极参加城市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故的抢险救灾等。

8、人民防空战时的任务有哪些?
   答:做好紧急情况下的宣传动员;适时发放空袭警报;及时组织群众疏散、隐蔽;指导群众开展自救互救;组织群众防空组织开展抢险、抢修工作,消除空袭后果;配合城市防卫作战,协助有关部门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

9、《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什么时候实施的?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自1997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10、人民防空教育的含义是什么?
   答:所谓人民防空教育,就是组织教育人民,使之学会在各种危害应急条件下的防护知识和生存技能。

11、人民防空教育的意义有哪些?
答: (1)人民防空教育是扎实的爱国主义教育;
(2)人民防空教育有利于形成和提高城市的整体防护能力;
(3)人民防空技能能在平时灾害事故中直接发挥作用;
(4)人民防空教育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12、现代空袭包括那些?
      答:现代空袭,包括高技术常规武器袭击和核、化学、生物武器袭击,是从空中对地面(海上)目标进行的袭击。高技术常规空袭主要是指用精确制导兵器对目标进行的准确打击。

13、防空警报信号由谁规定?分为哪几种?鸣放时间怎样规定?
    答:防空警报信号由国家规定。分为三种:预先警报、空袭警报和解除警报。预先警报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空袭警报,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解除警报,连续鸣3分钟。

14、三种警报信号各在什么样情况下鸣响?
    答:一般讲,有空袭征兆时,发预先警报;空袭临空时,发空袭警报;袭击后发解除警报。但在现代空袭条件下,有时可能会直接发空袭警报。所以每个人要学会判别警报,不但要能听懂防空警报信号,还要争取尽快尽早地识别它们,及早做出相应的防护行动。
                 
 15、除了遭到空袭外,在什么样情况下警报器鸣响?
     答:平时,在发生重大灾害,比如地震、水灾、有毒物质泄漏等,根据需要,由国家或当地政府临时发布公告,进行警报器鸣响,告知居民采取必要的防护行动。例如,四川汶川地震后,为了表达对遇难者的哀悼,国务院发布公告,2008年5月19日14时28分,全国统一鸣响警报。
         
16、听到预先警报信号时应注意什么?
      答:当听到预先警报后,实施紧急疏散,或利用人防工程掩蔽。离家前家庭成员要分工行动,密封包装食品、贮存饮水并盖严、切断电源、转移易燃物品、关闭煤气、熄灭炉火、关闭门窗,而后各自携带应急包并帮助老、幼、病、残离开住房,奔向防护工程掩蔽。来不及进入人防工程的人员,要离开房屋,佩带个人防护器材,就近掩蔽疏散,以减轻空袭伤害。每个居民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镇静和谨慎,因为匆忙、惊慌、反应错误都会使危险性增加。
         
17、在人防工程内掩蔽的人员注意些什么?
     答:在工程内掩蔽的人员要遵守各项规定,服从管理人员指挥,不准离开工程。

18、警报解除后怎样行动?
     答:解除警报后,市民应配合人防专业队伍开展消除空袭后果的抢救抢修工作,如就近救护伤员、找寻被困人员、扑灭初起火灾、协助维持治安、堵漏、消除潜在危险、消除沾染、修复通信等。警报解除后,仍要注意收听广播,了解解除警报报后人员行动的注意事项,如哪些道路不能行走,哪类食物、饮水不能食用;关注疫情通报、放射性沾染、染毒或带菌情况通报;了解敌空袭规模、方式及城市破坏情况通报,以及对下一次敌空袭的预测等,以便有效地做好再次防空行动的准备。

19、怎样辨别空袭信息?
      答:当室内人员发现空袭来临、听到第一次爆炸声时,都应视为空袭信息,而不管有没有听到警报器的声音。

20、空袭时室内人员如何行动?
      答:听到空袭警报声或判断为空袭时,未进入人防工程的室内人员应迅速按家庭或单位防空方案分头做好防护行动,尽可能背上应急包离开家门,跑向紧急疏散地域。不能离开时,应帮助老幼立即在墙根、墙角、桌下或床下卧倒,用头盔、被子、枕头或塑料盆等将头部盖住。要避开玻璃窗、高架、吊挂物品和易燃易爆物。当敌空袭破坏情况严重,迫使人员离开室内时,应用个人防护器材保护呼吸道、头部等要害部位。有火灾烟雾威胁时,还应披上浸湿的大衣或毯子,爬行或弯腰通过着火的房间。此外,还要清除室内可能形成新危害的隐患。
      
 21、空袭时室外人员如何行动?
     答:当室外人员听到防空警报或发现遭袭征候时,空旷地带人员或街道行人要立即进入最近的人防工程,或利用地形地物如沟渠、土包、矮墙、花坛等各种有阴影的遮蔽物隐蔽,其阴影区可减轻光辐射,减轻冲击波的杀伤作用。如果人员在狭窄街区,应立即进入坚固建筑物内,贴近墙角蹲跪或在结实的床桌下掩蔽。车上人员听到空袭警报后,不要急于下车,要稳定姿势进行防护;也不要回家,而应尽快寻找最近的防护工程、地铁、地下人行道或隧洞掩蔽。如果觉察到敌空袭使用毒剂或生物战剂的征候,应立即戴好防护面具或简易口罩并遮盖身体进行防护,根据风向或人防通告,尽快撤离污染区。室外应急行动要避开高大建筑物,避开高压电线,避开易燃、易爆物品,按规定路线行动。由于常规炸弹杀伤因素危害半径一般不超过100米,而核、化、生武器袭击危害半径很大.所以当袭击临空时,不要过多乱跑,而应离开重点或危险目标100米以外,就近找到自己的掩蔽位置。
 
22、什么是核武器?
     答:核武器(又称原子武器)是利用爆炸性核反应突然放出的巨大能量,起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等统称核武器。
         
23、核武器的运载工具有哪些?
     答:要想使核武器发挥作用,必须使用运载工具将核武器运至爆炸点。运载工具有:导弹、火箭、火炮、飞机、舰艇等。
        
 24、用什么方法来衡量一枚核武器爆炸后的杀伤破坏程度?
     答:一枚核武器的杀伤破坏程度即核武器的威力用“TNT当量”(简称“当量”)来表示。TNT当量是指核武器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多少吨TNT炸药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
      例如,一颗原子弹爆炸时所放出的能量相当于2万吨TNT炸药爆炸时放出的能量,那么,该原子弹的威力就为2万吨当量。而原子弹本身重量只有几吨重。

25、哪个国家什么时间曾遭到核武器袭击?
      答:日本。1945年8月。
        
26、核武器同普通炸弹、炮弹相比,杀伤破坏因素有几种?
     答:普通炸弹和炮弹只有弹片起杀伤破坏作用,而核武器有五种杀伤破坏因素。即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和放射性沾染。
         
27、核武器五种杀伤破坏因素中,瞬时杀伤破坏因素是哪几种?
     答: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是在核爆炸几十秒内起作用的,统称为瞬时杀伤破坏因素。

28、核武器的五种杀伤破坏因素各占总能量的比例是多少?
     答:光辐射约占35%,冲击波约占50%,早期核辐射约占5%,放射性沾染约占10%,核电磁脉冲所占比例很小。

29、在远距离看核爆炸,其外观景象如何?在地面爆炸与在空中爆炸火球有什么区别?
    答:依次看到闪光、火球,再听到巨响,看到有不断升起的蘑蛞状烟云,最后烟云随风飘散。核武器地面爆炸时,火球呈半圆形;核武器空中爆炸时,火球为圆形。
        
30、了解核武器的外观景象有何意义?
    答:核武器在不同高度爆炸,其杀伤破坏面积和程度有所不同。地面爆炸时,杀伤破坏面积小,而放射性沾染非常严重;空中爆炸时,杀伤破坏面积大,而放射性沾染相对较轻。根据此特点,决定防护方法。
         
31、核武器的爆炸方式有哪几种?
    答:三种。地面(水面)爆炸、空中(低空、中空、高空)爆炸、地下(水下)爆炸。
         
32、什么是光辐射?特点有哪些?
     答:光辐射又称热辐射,是核爆炸的闪光以及高温火球辐射出来的强光和热。其特点是火球中心温度可达几千万度,比照射到地球上的太阳光强千万倍,不断地以光和热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光辐射以光速沿直线向四周传播,其作用时间大约在几秒到几十秒。
         
33、光辐射是在怎样对人员和物体起杀伤破坏的?
         
      答:光辐射能灼伤人的皮肤,造成眼角膜和视网膜灼伤,闪光可引起闪光盲,吸人炽热空气可导致呼吸道烧伤。光辐射能使物体熔化、灼焦、炭化和燃烧,形成大面积火灾,造成人员间接损伤。

34、什么是核爆炸的冲击波?其特点有哪些?
     
答:冲击波是核爆炸瞬时形成的高温高压气流。其特点是从爆心以超音速向四周传播,作用时间只有几十秒。冲击波向外传播过程中,能使空气压强突然升高形成超压,还迫使空气迅速流动形成动压。冲击波是核武器的主要毁伤因素。
         
35、冲击波是怎样对人员和物体进行杀伤破坏的?
         
      答:冲击波对人员可造成直接杀伤和间接杀伤。直接杀伤是超压对人体及其肠胃、心脏、肺部的挤压作用和动压对人体的抛掷和撞击作用;间接杀伤是受冲击波破坏的倒塌建筑物或抛射物体对人员的伤害作用。冲击波可造成地面建筑物倒塌和地面设备设施损坏。
       
36、什么是早期核辐射?其特点有哪些?
         
      答:早期核辐射是指在核爆炸最初十几秒辐射出来的人眼看不见的伽玛射线和中子流。它是核爆炸特有的杀伤破坏因素。其特点是早期核辐射接近光速,呈直线传播,当发现闪光时,人员已受到射线的作用了。早期核辐射能像X射线那样穿透人体和物体,能穿透几千米的空气层。
         
37、早期核辐射是怎样对人员和物体进行杀伤破坏的?
         
      答:当射线照射人体,杀死细胞达到一定程度时,人就会得放射病;照射到土壤、食盐、碱、食品和某些金属器具上,还会使这些原来没有放射性的物质产生放射性,也能对人员造成伤害。早期核辐射对物体没有破坏作用,但能使光学玻璃变暗、胶卷感光、化学药品失效,并能影响电子仪器的性能。

38、什么是核电磁脉冲?有哪些特点?
         
      答:核电磁脉冲是核爆炸瞬间产生的一种强电磁波。其特点与自然界雷电十分相似,作用半径随爆炸高度升高而增大。百万吨当量的核弹在几百千米的高空爆炸,地面上其他杀伤破坏效应范围很小,但核电磁脉冲的危害半径可达几千千米。
      
39、核电磁脉冲的杀伤破坏作用有哪些?
    答:它对人员没有直接杀伤作用。核电磁脉冲能消除计算机内存储的信息,使自动控制系统失灵,无线通讯器材和家用电器受到干扰和损坏。
         
40、对核袭击防护最好的措施是什么?
    答:只要核武器不直接命中,对核袭击的最好防护措施是进入人防工事。在战时,利用人防工事能坚持生活和工作。
        
 41、核袭击时,处于室内的人员如何防护?
         
答:室内人员发现核爆炸闪光时,应立即在墙的内拐角或墙根处卧倒,最好在靠近墙角的桌下或床下跪趴,也可以在较小的房间或门框处躲避。掩蔽位置应避开玻璃门窗和易燃易爆物,以免造成间接伤害,尤其要避免被抛出的玻璃碎片击伤。待瞬时杀伤因素过后,可采用个人防护办法防止放射性灰尘沾染或迅速进入人防工程。
42、核袭击时,处于室外的人员如何防护?
          答:来不及进入人防工程和其他掩蔽场所的室外人员发现核闪光后,应立即就近利用地形地物进行防护。
         
      处于开阔地形的人员,防护动作要领是:立即背向爆心卧倒,双手交叉垫胸前,脸部尽量夹于两臂之间,两肘前伸,双腿伸直并拢,闭眼、闭口,有热空气时,停止呼吸15—20秒。
          就近利用土丘、矮墙、花坛等地形地物防护的人员,地形地物较小的可面向爆心卧倒,较大的可横向爆心卧倒。
          利用沟、坑、渠等地形防护的人员,方法是立即跃入坑内,跪、坐或卧于坑内,双手掩耳,闭眼、闭口,暂停呼吸。
          在防护时应避开高大建筑物、高压电线及易燃易爆物。
         
      待瞬时杀伤因素过后,应立即进行呼吸道和皮肤的简易防护,戴上防毒面具或口罩,披上防毒斗篷或雨衣、塑料布,而后向上风或侧风方向转移(离开放射性灰尘落下区)。附近有人防工程的,立即进入人防工程掩蔽。

43、什么是放射性沾染?其特点有哪些?
         
      答:放射性沾染是指核爆炸时产生的放射性物质随风飘移、下落,对人员、动物、植物、地面、水、空气和物体等所造成污染。它是核爆炸特有的杀伤因素。其特点是能不断放出α、β、γ射线。

44、放射性物质对人员的伤害途径有哪些?
     
答:简单地说就是体外照射、体内照射和皮肤灼伤。
          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会对人员造成体外照射伤害。
          沾染的空气、食物和水进人人体可引起体内照射伤害。
          放射性物质接触到人的皮肤,可引起皮肤灼伤。
 
 45、怎样消除放射性物质?
        
    答:放射线只能用侦察仪器才能发现和测量,并且只能用扫除或冲洗的方法从地面或物体上除掉。

46、放射性物质能彻底消除吗?
         
      答:不能。用化学、火烧等方法都改变不了放射性,放射性物质只能随时间的增加,慢慢减少,对放射性物质的消除只是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其放射性没有变。
         
47、核武器地面爆炸放射性沾染的特点是什么?
         
      答:地爆时造成地面放射性沾染的程度分布极不均匀,范围大,持续作用时间长,可持续几天、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对人员行动安全有严重影响。水、粮食、食品等沾染后无法直接食用。放射性沾染还能污染环境,影响生物链的正常发展

48、怎样有效防止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伤害?
         
      答:由于人防工事对核武器的各种杀伤因素都有防护作用,所以已经在人防工事内掩蔽的人员,只要严格遵守工事使用规则,听从工事管理人员的指挥,就能保障安全。一般建筑物围墙越厚、暴露临空墙的面积越小、密封性越好,对放射性沾染的防护效果就越好。地下室、地窑、山洞等,经密封处理后其防放射性效果更好。

49、个人怎样防止放射性物质的伤害?
         
      答:预防放射性体外照射,主要靠人防工事和厚重材料屏蔽遮挡。为防止放射性灰尘沉降时随呼吸道进入人体内和降落到人的皮肤上,要及时戴上防尘口罩或防毒面具,披上防毒斗篷或雨衣、塑料布,并扎好领口、袖口、裤口。室内人员应立即关好门窗,贴好密封条,堵住孔口,密封食品、饮水。为减轻照射,还应提前服用预防药物,如口服碘化钾等。在沾染区行动应尽量减少与污染的地面、物体接触,缩短停留时间,避免扬起灰尘,应视情况拍打掉身上的灰尘,并进行洗消。
50、个人被放射性物质沾染,怎样消除?
         
      答:人员遭受沾染后,要及时清除皮肤和服装上的放射性灰尘。清除服装上放射性灰尘的方法是自己或互相拍打和抖拂服装,要领是:拍打和抖拂人员站在上风或侧上风方向,按照自上而下、先外后内的顺序拍打,抖拂30—40次。抖拂时,应抓住受沾染服装的两肩或裤腰,按“上提要轻、下甩要重”的原则用力向下抖动。拍打,抖拂完毕,方可卸掉面具、口罩、手套等。面部、耳窝、颈部和双手等处的污染灰尘,可用干布或湿毛巾擦拭。有条件时,再进行全身淋浴,并更换清洁服装。

51、对地面的放射性物质怎样清除?
     答:对道路、地面沾染的灰尘,视具体情况,采取铲除、扫除或水冲洗等方法清除。

52、物品上的放射性沾染怎样清除?
     答:要根据物品的性质和沾染的轻重来确定消除方法,一般可通过扫刷、清水冲洗等进行清除。
        
53、粮食、蔬菜上的放射性灰尘怎样清除?
    答:粮食、蔬菜沾染灰尘的清除,与包装方法有关。对密封包装的粮食,只需对包装进行清除;对包装不好的粮食,宜采用去除表层和水洗的方法进行清除。对蔬菜、水果,主要是采取清水冲洗和剥皮的方法。对馒头等熟食,可剥掉表皮。对饮用水,可采用土壤净化、过滤或吸附凝沉方法进行净化处理。处理过的粮食和水等均应经检查合格后方可食用。
54、不小心食入了染有放射性灰尘的食物、水等的人,怎样处理?
      答:必须尽早处理。可采取催吐、洗胃、多喝水、利尿等方法排出。有条件时,可按医生要求服吸附剂、缓泻剂,加快放射性物质的排出。
        
55、什么是核电站?
    答:核电站是利用核反应产生的巨大能量来发电的发电站。

56、建设核电站有那些优点?
    答: 核电站与火力发电厂相比具有节省能源、减轻运输负担、安静和环境清洁、降低发电成本、兼生产各种放射性核素等多种优越性。核电站具有安全可靠性。核电站的铀浓度、内部构造、核反应方式与原子弹不同,核电站不会像原子弹那样发生爆炸,产生杀伤破坏作用。为了防止核电站反应堆内的放射性物质外泄,一般对核反应堆内的放射性物质外加三道安全壳屏障。发生意外时,安全壳能可靠地把放射性物质包容在这个坚固的“大厦”内。
         
57、什么是核泄漏事故?
    答:核电站等核设施,由于技术和责任等原因,造成放射性物质泄漏,致使人员受到超过规定限值照射的事件,称为核泄漏事故,简称核事故。
        
58、对放射性物质的防护原则是什么?
    答:防护原则是尽量减少与放射性物质的接触,迅速远离放射性物质污染的区域。
         
59、核泄漏发生时其防护行动有哪些?
    答:(l)隐蔽
      有重大事故发生时,一般人员应立即停止户外活动,迅速进入室内或地下室。要关闭门窗,堵住通风孔,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室内。
       (2)交通管制
      禁止人员、车辆进人危险区,防止放射性物质在更大范围内扩散。
       (3)服用碘片
      在必要时,政府会向公众发放碘片,以防止和消除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损害。
       (4)临时疏散人口
      这是放射性物质在本地区超过一定程度时所采取的极端措施,广大居民应在统一安排下,有组织、有秩序地撤离到安全区。
       (5)做好个人防护
      外出时要戴好口罩、风镜、帽子、面纱巾,扎好领口、袖口和裤口,以免暴露部位和空隙处遭受污染。 
       (6)做好食品和饮用水的管理工作
      在还未受到污染时,及时把堆放在室外的粮食、蔬菜、水果等食品收藏到室内,水井用塑料布等包扎井口后再加盖。对可能受到污染的食品和饮用水,不能随便食用,须经卫生监测部门检测,并经清洗、存放及其他方法处理合格后,才能食用。

60、什么是毒剂?
答:毒剂是在战争中以毒害作用杀伤人畜的化学物质。
         
61、什么是化学武器?
          答:装有毒剂并能将其形成战斗状态的武器和器材,叫化学武器。化学武器包括装有毒剂的炮弹、航弹、导弹、地雷、布洒器等。
         
62、化学武器有什么特点?
     答:杀伤途径多、杀伤范围广、作用时间长、制约因素多。

63、什么是神经性毒剂?中毒症状有哪些?
     答:是破坏人体神经的一种毒剂。主要有沙林、维埃克斯、梭曼。沙林和维埃克斯分别可闻到烂苹果味、臭味,梭曼无味。中毒症状有:瞳孔缩小、流口水、出汗、胸闷、呼吸困难、头痛、昏迷、肌肉跳动、全身抽搐直至死亡。
         
64、什么是糜烂性毒剂?中毒症状有哪些?
     答:使细胞坏死而引起溃烂的毒剂。主要有芥子气,可闻到大蒜味。其中毒症状有:皮肤红肿、大小水疱、溃烂等。
         
65、什么是全身中毒性毒剂?中毒症状有哪些?
     答:是破坏人体细胞氧化功能的毒剂。主要有氢氰酸,可闻到苦杏仁味。其中毒症状有:口舌麻木、头痛、呼吸困难、抽搐、瞳孔散大直至死亡。
        
66、什么是窒息性毒剂?中毒症状有哪些?
     答:是刺激呼吸道、引起肺水肿导致呼吸功能损伤的毒剂。主要有光气,可闻到烂苹果味。其中毒症状有:头痛、水肿、休克。
        
67、什么是失能性毒剂?中毒症状有哪些?
     答:能使人暂时失去正常精神、躯体功能,从而失去战斗力的一种毒剂。主要有毕兹,无特殊气味。其中毒症状有:瞳孔散大、嗜睡、行动不稳、幻觉、精神失常。
 
68、什么是化学事故?
     答:化学事故是指有毒有害化学物品,在生产、贮存、经营、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出现泄漏、污染、爆炸,造成人民生命财产危害和损失的事故。
        
69、化学事故怎样分类?
     答:化学事故根据危害程度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一般性中毒事故,指造成少数人员中毒受害,事故范围小,并且能够迅速得到控制;另一类为灾害性化学事故,指造成众多人员急性中毒、死亡,有较大社会危害性。
        
70、化学事故有哪些特点?
    答:突发性强,难以预防;扩散快,受害面广;对人员伤害的途径多,形式特殊;持续时间长,消除困难。
   
71、如何发现敌方使用了化学武器和发生了化学事故?
    答:听、看、闻、侦。
         
72、如何对化学武器和化学事故进行防护?
      答:(1)综合了解、判断情况。
         (2)迅速进入工事隐蔽或撤离有毒区域。
         (3)及时进行呼吸道防护。         
(4)有条件时尽可能对全身进行防护。
        
 73、身体染毒后,怎样消毒?
      答:当毒剂液溅落到身体上时,应立即脱去染毒服装,对皮肤消毒,可将其概括为吸、消、洗三个环节。吸:用棉花或干净土块吸去皮肤上的毒剂液滴(应由外向内进行擦拭消毒,避免扩大染毒面积)。消:用棉球蘸专门的消毒药液擦拭消毒。洗:没有专门消毒液时,也可用小苏打水、肥皂水或大量清水冲洗。消毒越及时,效果越好。对鼻眼的消毒可用大量清水或20%的小苏打水溶液冲洗15分钟左右,并多次漱口。
         
74、对染毒服装怎样消毒?
     答:在远离居住区的下风方向,对棉织品用2%的苏打水煮沸30—60分钟即可消毒。其他服装可用热蒸汽消毒。对暂时不用的衣物,也可在下风方向晾晒,进行自然消毒。
        
75、对染毒食品怎样消毒?
    答:对有包装的罐头类食品,只要对表面消毒后就可食用。瓜果可以冲洗去皮消毒。对没有包装的食品,一般应销毁。
         
76、对染毒水怎样消毒?
      答:一般采用煮沸法和过滤法。煮沸前,先用明矾沉淀,然后在露天或通风处煮沸。过滤时,根据水中毒剂含量加入调制好的漂白粉浆和混凝剂,然后搅拌、静置,使其沉淀后再过滤。消毒后的水经检验无毒后,方可食用。
         
77、人员中毒后,有哪些急救方法?
     答:(1)迅速判明毒剂种类。当人员中毒后,应迅速判明毒剂种类,在此基础上,使用急救药物。在无法判明是何种毒剂中毒时,应按毒性大、致死速度快的毒剂中毒的急救方式急救。
        (2)立即进行自救互救。急救要遵循“迅速准确,先自救后互救,先重后轻,防护、消毒、解毒相结合”的原则。救护方法要灵活,应对症下药。
        (3)避免继续染毒。首先要给中毒人员迅速戴上面具或用口罩、毛巾等就便器材,把口鼻捂住,然后再穿上防毒衣、雨衣或披上塑料布等,使其尽快离开染毒地区。
        (4)救护误食染毒食品者。误食染毒食品后,除急救外,还要尽快设法催吐或饮用甘草水、牛奶、豆浆、豆汤等,加速排泄。
        (5)必要时对中毒人员进行人工呼吸。无论是什么毒剂中毒,都要注意保持安静、休息、保暖供氧和保持新鲜空气流通,必要时可进行人工呼吸。但对氯气、光气中毒伤员,不宜使用压胸式人工呼吸。
   
78、什么是生物武器?
     答:生物武器是以生物战剂杀伤有生力量和毁坏植物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包括装有生物战剂的炮弹、航弹、火箭弹和航空布洒器、喷雾器等。
        
79、生物战剂按对人员伤害程度分类可为哪几类?
答:分为:(1)失能性生物战剂,如布氏杆菌等,它能使人员丧失战斗力;
(2)致死性生物战剂,如黄热病毒、鼠疫杆菌等,能使人员患严重疾病,死亡率高于10%。
         
80、生物战剂按所致疾病有无传染性可分为哪几类?
     答:可分为:(1)传染性生物战剂,如鼠疫、天花等病菌,一旦流行,能持续一定时间;
(2)非传染性生物战剂,如肉毒毒素等,只感染接触者。
         
81、生物战剂按结构形态分类可分为哪几类?
答:通常分为细菌、立克次体、衣原体、病毒、真菌和毒素六大类。
相对来说,真菌、毒素属非传染性生物战裁。细菌、病毒性生物战剂的品种相对较多。
         
82、什么叫生物战剂气溶胶?
     答:生物战剂分散成微小的粒子悬浮在空中,这种微粒和空气的混合体叫气溶胶。
        
83、生物战剂的使用方法有哪几种?
答:一般有三种:(1)施放生物战剂气溶胶。
(2)投入带菌昆虫等动物和其他媒体介质。
(3)其他方法。用生物战剂污染水源、食物、通风管道,遗弃带菌物品、尸体或遣返俘虏等,间接使人感染致病。
         
84、生物战剂侵入人体的途径有哪些?
答:生物战剂侵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4条:
(1) 吸入。生物战剂污染的空气可以通过呼吸道进人人体,使人感染致病,如鼠疫、天花等。
(2) 误食。食用被生物战剂污染的水、食物而得病,如霍乱、痢疾等。
(3) 接触带菌物品。生物战剂如炭疽杆菌等,或带菌物品上的病菌可直接或间接经皮肤、黏膜、伤口进入人体。
(4)带菌昆虫叮咬。被带有生物战剂的昆虫叮咬而致病。
         
85、生物武器有哪些特点?
答:(1)污染面积广。
(2)具有传染性。
(3)有生物专一性。
(4)没有立即杀伤作用。
(5)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
(6)不易被发现。
       
86、如何发现敌人使用了生物武器?
    答:(1)施放迹象。飞机低空飞行时尾部有云雾或撒下其他杂物;炸弹爆炸时,弹坑周围有粉末或水珠残迹;昆虫或其它小动物出现的数量、季节、场所反常;受染地域的人畜没有立即致伤效应;等等。(2)发病情况。在短时间内发现大批症状相同的病人、病畜;发生当地少见的疾病或出现与发病季节反常的病理现象。
        
87、对生物战剂气溶胶如何防护?
      答:对生物战剂气溶胶的防护与对化学武器的防护基本相同,凡能防护化学武器的措施均能有效地防护生物战剂气溶胶。
         
88、对带菌昆虫如何防护?
     答:带菌昆虫是通过叮咬和取食来传播疾病的,因此,要防止昆虫叮咬,保护食物和水源不受污染。个人防护时,应戴防虫帽,穿防护衣,扎紧“三口”(领口、袖口、裤口),穿高筒布袜等,以防昆虫叮咬。暴露皮肤可涂防蚊油等驱避剂。
       
89、在生物战剂污染区怎样做好防护工作?
         
答:(1)识别污染区的标志,
(2)隔离。
(3)消毒。
(4)杀虫、灭鼠。

90、在流行病区的防护与卫生防疫工作有哪些?
      答:(1)控制传染源。不少传染病在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传染性,发病初期出现传染病症状时,传染性最强。因此对传染病病人,要尽可能防止传染源扩散。对生物污染区进行消毒。对患传染病的动物要及时妥善处理。
         (2)切断传染途径。尽量不与隔离人员和物品接触,注意包扎伤口,养成皮肤消毒习惯,不吃不洁净食品,防止吸人受染空气。
         (3)保护易感染人群。在传染病流行期间,要注意保护老人、儿童、体弱易病者,不要让易感染者与污染源接触;对易感染者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他们的免疫力。
(4)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除病菌的生存条件。不吃生冷食品;勤洗澡、勤换衣、勤理发,经常晾晒被褥;保持室内清洁,加强室内通风;疏通阴沟,填平死水坑,保持厕所清洁,清除杂草和垃圾;消灭苍蝇、蚊子、老鼠、臭虫等传播疾病的动物及患病的动物。

91、什么叫地震、震源、震中?
答:地震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而造成地面震动的现象。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地面与震源正相对的地方叫震中。
        
 92、地震的大小用什么来表示?
     答:地震的大小可以用地震震级和烈度来衡量。震级表示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大小,一次五级地震放出的能量相当于一枚2万—3万TNT当量的原子弹在地下深处爆炸。烈度则表示地震对地面破坏的程度,如一次烈度为10度的地震表示地面绝大多数一般房屋倒塌。
        
93、地震发生前有哪些征兆?
    答:地震和其他任何事件的发生一样,也有一个孕育过程,其间总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即地震前兆。
     (1)地下水异常。震发之前,地下水往往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异常变化,如水位升降、混浊变化、翻花冒泡、温度异常、井水变味变色等。
     (2)动物异常。震前地下岩层活动而产生地球物理、化学的变化,如震动、电磁、气象、水中氡含量异常等,使一些动物的感觉器官受到刺激从而作出异常反应。正如震区流传的有关动物异常行为谚语:“震前动物有征兆,老鼠成群往外逃。骡马牛羊不进圈,鸭不下水狗乱叫。冰天雪地蛇出洞,鱼儿惊慌水而跳。兔子竖耳蹦又撞,鸡飞上树猪烦躁。”。
     (3)地光和地声。地光一般是指由于地震活动中在近地面或海面低空大气中产生的自然发光现象。地光的颜色是五光十色的,有蓝、红、白、黄、橙、绿、银蓝、白紫、绿青色等。地光的形状有带状、条状、片状、球状、柱状闪光,光体有火状光、泛泛发光等。地光出现的范围包括震中区的相应范围内的许多点上,有的在二三百千米远的地方。地声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临震前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区离震中的距离不同,听到的地声也不一样。有的如汽车行驶,坦克、拖拉机开动或飞机引擎发动的声响;有的像远处滚雷声或开山放炮声;有的似狂风呼啸或山谷空响声。一般来讲,声音越大,声调越沉闷,地震越强。从距离、时间上讲,响声长则离震中距离远,响声短则地震就在眼前了。
    (4)小震报大震。地震有“前震一主震一余震”特征,小震可作为大震的前兆,所以有“小震闹、大震到”一说。如我国东北海城和河北邢台大地震之前,都多次发生小震。
         
94、地震前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
      答:当接到短期地震预报后,个人和家庭都应制定出合适的避震措施。
       (1)明确地震时疏散路线和避难地点。
       (2)准备好避难的营救物品,如手电筒、打火机、收音机、食品、饮用水、药品、避寒遮雨物品等。还可在衣袋里装上自己家庭成员的名单、工作单位、身份证、工作证、血型记录等。
       (3)加固室内家具杂物,把放在高处的小物件、镜框、玻璃制品等转移到地面上,避免震时翻倒掉落伤人。
       (4)分配震时各人的应急任务,特别是防火。离家时,应关好煤气或液化气,切断电源,关好门窗等。
        5)紧急撤离时,既要争分夺秒,又要从容镇定。要扶老携幼、互相照应。撤到室外后,应选择开阔地,避开河泊、桥梁、水渠、高层建筑、烟囱、高压线、变压器等。
         
95、地震时的求生方法有哪些?
     答:(1)地震发生时,如来不及离开房屋,应及时采取正确措施,不要盲目避震。应选择到比较坚实的家具(如床、桌子)下躲避,或迅速转移到跨度小的开间内,如厨房、厕所等处暂避,要注意保护头部,可用枕头顶在头上,盆托在头上,或用手抱住头部。
        (2)在校学生,地震发生时靠近门口的应迅速跑到门外,靠墙的学生应紧靠墙根横卧,中间的学生应避到桌下,同时将书包顶在头上保护头部。
        (3)震后被埋压,要保持头脑清醒,消除恐惧心理,鼓起求生的勇气,但不可盲目大声呼救,以保存体力。在听到外面有人时,则应采取一切办法,如以手电筒照明、敲击物体传递呼救信息。
        (4)被埋压不能自救脱险时,应设法将手脚挣脱出来,清除压在身上的物体,特别是腹部以上的重物。可用毛巾、衣服等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扩大安全空间,并向有光线和空气流通的地方移动。若无力自救脱险,应尽可能减少体力消耗,在可活动的空间里,设法寻找食品和水,创造生存条件。
        (5)在受伤时,尤其是外伤,应尽快包扎止血。可用事先准备好的毛巾、三角巾、药棉等,将出血处用力包扎,压迫止血。但不能太紧,以防血液不流通;并尽量静卧,以防止伤口大量出血。
  
96、对付火灾的原则是什么?
      答:对付火灾,一是防,二是灭,缺一不可,但应以预防为主。
         
97、家庭防火事项有哪些?
     答:要做到“五要”“五不要”。
    (1)五要:
          一要养成良好的火源管理习惯,学习防火知识,强化防火意识,宣传防火的重要性,家庭最好备有小型灭火器具。
          二要教育小孩不要玩火,不要玩弄电器设备。
          三要及时关闭电源开关及煤气、液化气总阀门。外出、临睡前熄灭室内外火种。
          四要经常检查家用电器是否接触良好,有无漏电现象。及时更换破损电源线,以免引起电源短路失火。
          五要确保走道、楼梯的畅通,不要在楼层通道和安全出口处堆物、封堵。
     (2)五不要:
          一不要乱拉乱接电线,不能用其他金属丝代替保险丝,防止超负荷用电。
          二不要用明火寻找物品和查漏煤气、液化气,不能倾倒液化气残液。
          三不要把点燃的蜡烛和蚊香放在床沿和窗帘处。
          四不要在室内焚烧物品。
          五不要用塑料桶存放汽油,机动车加油时不要吸烟。
         
98、家庭灭火应急对策有哪些? 
          答:火灾初发阶段一般都不会很大,也并不可怕,要沉着冷静,及时正确扑灭初发火灾。
         
      (1)发现着火时要大声呼喊。当火苗较小时,应及时用自备灭火工具将其扑灭;当火苗较大时,迅速打火警电话“119”报警,应讲清失火的地名、街道名或小区名以及门牌号。
      (2)油类物品起火,应用泡沫灭火器对准起火处喷射,也可用毛毯、棉被覆盖使其窒息灭火,或用沙土覆盖灭火。
      (3)家用电器着火,先将电源闸刀关闭,再用毛毯、棉被之类物品覆盖灭火,或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最好不要用水。  
      (4)煤气、液化气失火时,应立即关闭阀门,切断气源,用衣物、棉被等浸水后捂盖,往上面浇水扑灭。    
      (5)救火时门窗要慢开,以免空气对流加速火焰蔓延和火焰突然窜出伤人。
         
99、火场逃生办法有哪些?
     (1)当火势不大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服或毛毯、被褥、床单等物,果断冲出火区,不要留恋财物,要尽快逃出火场。
     (2)一旦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要就地打滚灭火苗。有条件时,将身上衣服打湿,再往外跑。
     (3)在浓烟中,避难逃生,应尽量放低身体,用湿毛巾或湿口罩,自制的防毒面罩、防毒眼镜等,保护口鼻、眼睛,防止吸人烟雾中毒和损伤眼睛。
     (4)不要盲目跳楼,尤其是楼层较高时,可用绳子或把床单撕成条状连接起来,拴在门窗挡或重物上。顺势滑下。
     (5)若逃生路线被火封锁,应立即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堵住缝隙,向门窗框架泼水,阻止火势蔓延。同时向室外扔抛沙发垫、枕头等软物或其他小物品,夜间则可打手电,发出求救信号,争取及时获救。
        
100、煤气的特性是什么?
      答:煤气的特性是易燃、易散发、剧毒等。
         
101、怎样做到安全使用煤气?
      答:(1)应该选购合格的煤气用具。煤气灶应放在通风良好,周围无易燃材料护壁的平坦处。装有煤气管道、煤气用具的厨房或场所,不能睡人,不准存放易燃物品。
          (2)居民不准私自添、移或改装煤气用具。
          (3)使用煤气用具时,应做到随用随开,不用即关,并经常检查开关是否失灵,供气的橡胶管是否老化,扎头是否紧固。
          (4)使用煤气煮食、烧水时,应有人在旁照管,防止汤水溢出,使火焰熄灭,造成煤气散逸,人员中毒。
          (5)装有煤气器具的房间,应经常开启窗户,保持空气流通。
         
102、煤气漏气时怎么办?
          (1)发现煤气灶、开关和管道漏气,应立即关上总开关,停止使用煤气。并立即打开门窗,使空气流通,驱散煤气。
          (2)发现煤气泄漏,严禁火种进入,严禁开关电灯电器、拉合电闸,杜绝一切火种。
          (3)夜间发生煤气泄漏时,应用手电筒检查,鞋底不能带有金属片,以免与水泥地摩擦产生火花,引起煤气爆炸。
          (4)当发现煤气管道漏气时,应临时用棉纱、胶布包扎,及时关闭输气阀门,并及时报修。
         
103、煤气中毒后有哪些症状?
      答:煤气中毒时先是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后感到手足无力,神志不清、抽搐、昏迷,最后停止呼吸。 
 
104、煤气中毒怎样急救?
    答:(1)一旦发现有人煤气中毒,不可按动任何电器开关,以免引起爆炸。应立即打开门窗,使空气流通。切断煤气来源,并立即将病人撤离现场,放置通风处。
       (2)在中毒较轻的情况下,食用少量醋可促进知觉尽快恢复。
       (3)中毒症状较重时,要解开衣服、抬高头部,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者应做人工呼吸。
       (4)当中毒者处于昏迷状态时,适量灌服浓茶、咖啡等,不能让其入睡。如果中毒者身体发冷则用热水袋或摩擦的方式使其温暖。
       (5)立即呼叫救护,拨打“120”电话,立即送中毒者去医院。途中给病人吸氧,继续人工呼吸,重度患者应做高压氧治疗。
      
105、紧急救护有哪四项基本技术?其作用是什么?
    答:紧急救护四项基本技术是止血、包扎、骨折固定和搬运。遭空袭或平时发生突发性灾害,短时间内会造成人员大量伤亡。采取及时、有效的自救互救措施,可争取进一步治疗的时间,减少人员伤亡。
         
106、止血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答:当发现受伤人员有大量鲜血向外涌出时,要立即止血,否则失血过多,就会休克死亡。基本的方法是:用手指压止伤口出血部位的血管,但要压在靠近心脏的一侧,才能达到止血的目的。然后,找止血带或绷带、三角巾、布带等进行包扎,但不能用绳索或电线代替止血带。
         
107、对伤口怎样包扎?
     答:为了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受伤部位应用急救带和纱布包扎。包扎时伤口封闭要严密,松紧适宜,固定牢靠。
     (1)头部包扎法。将三角巾底边向外上翻两指宽盖住头部,在眉上耳上把两底角和顶角在枕后交叉,回额中央打结。
     (2)单眼包扎法。将三角巾折成三指宽的带形,以上1/3从耳下端绕向脑后至健侧,在健侧眼上方前额处反折后,转向伤侧耳上打结固定。
     (3)双眼包扎法。将三角巾折成三指宽的带形,从枕后部位向双眼交叉,再绕向枕下部打结同定。
     (4)下颌包扎法。将三角巾折成三指宽的带形,留出系带一端从颈后包住下颌部,与另一端在颊侧面交叉反折,转回颌下,伸向头顶部,在两耳后交叉,打结固定。
     (5)单肩包扎法。把三角巾一底角斜放在胸前对侧腋下,将三角巾顶角盖住后肩部,用顶角系带在上臂三角肌处固定,再把另一个底角上翻后拉,在腋下两角打结。
     (6)单胸包扎法。将三角巾顶角对准衣肩缝,盖住伤部,底边上翻把两底角围胸,在前后与顶角系带打结固定。
     (7)双胸包扎法。将三角巾一底角对准肩部,顶角系带回腰在对侧底边中央打结,上翻另一个底角盖住胸部,在背后八字形打结固定。
     (8)膝(肘)关节包扎法。将三角巾折成四指宽,盖住膝(肘)关节,在外侧打结。
     (9)手背部包扎法。将三角巾一折二,手放在中间,手指对准顶角,把顶角上翻盖住手背,然后两角在手背交叉,围绕腕关节在手背上打结。
         
108、对骨折伤员怎样固定?
     答:当发现伤员骨折时,为减轻疼痛,防止伤情加重及断端刺伤血管、神经,应将骨折处用夹板固定,夹板可用木板、木棍、树枝、竹竿等物代替。无夹板时,应临时把伤肢固定于伤员躯干或健肢上。脊椎骨受伤时,要用平板固定,夹板长短与肢体长短相对称。骨折固定要按照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的顺序进行。固定时要松紧适度,先扎骨折上两端,再将近端两关节固定。
         
109、怎样进行人工呼吸?
    答:人工呼吸是抢救呼吸骤停而心脏仍在跳动的伤员的有效方法,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是口对口呼吸。要领如下:伤员仰卧,颈下垫衣卷,头尽量后仰,清除口内污物,使呼吸道畅通。有条件时在嘴上盖两三层纱布,捏住伤员鼻孔,轻按伤病员环状软骨以压迫食管,防止空气进入胃部。急救者深吸一口气,将气吹入伤员肺内,放松患者鼻孔,让肺内气体自然排出,然后再吸气,如此有节奏地反复进行,每分钟14—20次,直至伤员恢复自由呼吸为止,人工呼吸要在染毒区外进行。

110、什么是个人防护器材?
    答:个人防护器材是保护人员免受战争、灾害和事故等各种杀伤因素直接伤害的器材。     
         
111、属于个人防护器材的物品有哪些?有什么区别?
     答:防毒面具、救生衣、防火服、安全帽、防刺穿鞋、防酸碱靴、绝缘手套、防激光眼镜、防敌人侦视的伪装服等都属于个人防护器材。区别在于保护的对象和部位、抵御杀伤因素的防护方式不同。
         
112、个人防护器材按保护部位不同,可分为哪几类?
     答:可分为呼吸道防护器材和皮肤防护器材。
         
113、什么是呼吸道防护器材?
      答:呼吸道防护器材(如防毒面具、防毒眼镜、防毒口罩等)是用以保护人员呼吸器官、眼睛及面部皮肤免受毒剂、放射性灰尘及生物战剂气溶胶直接伤害的一种防护器材。
         
114、什么是皮肤防护器材?
      答:皮肤防护器材(如防毒衣、防毒斗篷、防毒手套、防毒靴套等)是阻止毒剂与人员皮肤接触,使人体皮肤免受毒剂、生物战剂和放射性沉降物的伤害的一种防护器材。
         
115、个人防护器材按防毒原理可分为哪几类?
     答:可分为隔绝式和过滤式两大类。
         
116、什么是隔绝式防护器材?
      答:是指人员穿上防护器材后,人体与外界的空气完全失去交流的一类防护器材,人体靠自带的氧气呼吸。例如:氧气面具、隔绝式压缩空气面具、隔绝式防毒衣等。
         
117、什么是过滤式防护器材?
     答:是指人员穿上防护器材后,人体可以与外界空气进行交流的防护器材,其特点是有毒空气通过防护器材的过滤,变成了无毒的清洁空气。例如过滤式防毒面具、过滤透气式防毒服等。
         
118、按防护器材来源分类可分为哪几类?
     答:可分为:(1)军用防护器材;(2)工业防护器材;(3)自制防护器材;(4)就便防护器材。
         
119、什么是简易防护器材?
          答:简易防护器材是指在缺少制式防护器材的情况下,根据所学的防护知识,利用就便材料自己制作的防护器材。
         
120、简易防护器材的作用是什么?
          答:简易防护器材的防护效果不尽一致,能把毒气浓度降低到一半甚至几十分之一,起到了减缓伤害、增加救援机会的作用。
         
121、什么是人防工事?
     答:人防工事是为保障人民防空指挥、通信、掩蔽人员等免受或减轻核、化、生武器及常规炸弹杀伤破坏而专门建造的防护建筑。地下室、地铁、坑道等战时均可改做人防工事。
         
122、人防工事的防护作用有哪些?
答:战时人防工事的作用是:保障党政机关继续进行指挥;保障在核、化、生武器及常规兵器袭击下,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储备大量物资,以保障人民生活和支援战争的需要。
人防工事平时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由于人防工事冬暖夏凉,节省城市建筑地面,所以,人防工事和平时期的利用率越来越高。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地下娱乐厅、过江隧道等,平时方便了群众生活,战时可快速转换成人员掩蔽设施。可见,人防工事不仅有战备效益,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十分明显。
         
123、人防工事的“三防”设施是什么?
     答:工事密闭设施、滤毒通风设施和洗消设施。
        
124、人防工事的两种防护方式是什么?
      答:隔绝式防护和过滤式防护。
         
125、什么是隔绝式防护?有什么局限性?
     答:隔绝式防护是关闭工事所有孔口,利用工事的气密性来防止受染空气进入工事的防护方式。采用隔绝式防护时,工事内外空气不能交换,因此,隔绝式防护时间较短,人员不能长期停留。
         
126、什么是过滤式防护?有什么优点?
答:过滤式防护是使用滤毒通风系统的防护方式。由于工事内外空气得到交换,工事内的空气条件能够改善,因此,过滤式防护能够提供较长的防护时间。
        
127、使用人防工事应注意那些事项?
     答:(1)人人都要懂得人防警报信号及其相应的行动内容,熟悉通往人防工事的路线及白天、黑夜的识别标记,进入人防工事的时间要尽量缩短;(2)进人工事掩蔽应携带物品,包括个人防护用品、生活用品、密闭食品和饮料等。切忌携带有异味的食物和易燃易爆物品。带入的包裹体积不能太大,要便于进出工事;(3)待蔽人员在工事内要服从指挥。安静坐卧,尽可能少活动,保持体力,减少工程内氧气消耗;(4)注意工事内的卫生,防止污染。人员大小便要到指定的地方;丢弃的废弃物,要密封、隔离存放。

128、家庭应备火灾逃生“四件宝”是什么?
答:家用灭火器、应急逃生绳、简易防烟面具、手电筒。

129、台风黄色预警信号含义是什么?
答: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的影响,平均风力8级以上。

130、大风橙色预警信号含义是什么?
答:2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10级以上。

131、高温红色预警信号含义什么?
答: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暖气空气影响,最高气温升至40°C以上。
                                  
132、游泳时不慎溺水,救上岸首先要采取什么急救措施?
答:保持溺水者呼吸道通畅,对其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133、眼睛被化学物品灼伤后,应尽快用什么冲洗眼睛?
答:大量的清水。

134、使冻伤人员的冻伤部位解冻时,应采用什么方法?
答:不超过40℃的温水浸泡。

135、使用燃气器具,当发现火焰呈什么颜色时,说明燃烧异常、一定要开窗通风?
答:黄色。 

136、禽流感病毒一般通过什么方式传染给人类?
答:可以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传染给人;人类直接接触受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直接接触禽流感病毒都可以被感染。 

137、住房室内净高低于多少米时,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较高,对室内空气质量有明显影响?
答:2.55。

138、重一点的烫伤应立即用冷水冲洗不少于多少分钟?
答:30。 

139、狂犬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一旦发病无法救治,病死率是多少?
答:100%。

140、地震灾害的伤亡主要由什么造成?
答:建筑物倒塌。

141、发生交通事故后应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在来车方向多远处设置警示标志?
答: 50-100米。   

142、发现人员触电时,应采取什么措施使之脱离电源?
答:用绝缘物体拨开电源或触电者

143、与非典型性肺炎病人密切接触后,一般在天内发病?
答:14天。

144、成人口对口人工呼吸每分钟应为多少次?
答:16~18次。

145、发生海啸时,不能回港或靠岸的航行船只应驶向何方?
答:深海区。

146、有人散步时突然摔倒在地,呼吸心跳停止,在场人员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就地将病人放在木板或地面上,进行心肺复苏,并向120呼救。

147、事故应急救援的总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降低哪些后果?
答: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

148、为防止亚硝酸盐中毒,应注意什么?
答:不购买散装食盐、不食用尚未腌透的腌菜、不食用工业用盐、谨慎食用有苦涩感的食物。

149、手提式干粉灭火器适宜扑灭哪些初起火灾?
答:油类、可燃气体、电器设备。 

150、发生森林火灾时,不得动员哪些人群参加扑火?
答:残疾人、孕妇、60岁以上老人和未成年人。  

151、游乐设施出现非正常情况停机时,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保持镇静、听从工作人员指挥、等待救援。 

152、高楼失火时,安全逃生的重要前提是什么?
答:保持镇静、不盲目行动。

153、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有哪些具体要求?
答: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 

154、雨量分为几个等级?
答: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到水平地面上雨水深度叫雨量。按24小时雨量,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6个等级。

155、拔打120急救求助电话时,应该说清楚病人的哪些情况?
答:所在方位、年龄、病情。

156、食物中毒分为哪几种?
答: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和化学性食物中毒。  

157、人工呼吸法主要包括哪几种?
答:口对口人工呼吸、口对鼻人工呼吸、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   

158、电力部门事故应急抢修电话号码是多少?
答:95598。 

政策法规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是何年何月何日颁布的?
答:1996年10月29日
2、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规定,在校学生的人民防空和防灾、救灾知识教育,由什么部门组织实施。
答:人防和教育主管部门
3、什么部门应当将人民防空和防灾、救灾知识教育纳入教育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
答:教育主管部门
4、什么部门应当加强对人民防空和防灾、救灾教育的指导和检查。
答:人防主管部门
5、依法修建的防空地下室,单位和个人可以作为商品房出售吗?
答:不可以。